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8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天道"(神道)方面,为避免回族对儒家文化的一味认同而丧失自我本根,马德新高扬伊斯兰教的天道思想。他在对儒家和伊斯兰教两种文化的比较研究中,看到伊斯兰文化的特色思想———真一论、大化论、幽明与复生说等,迥异于儒家文化,但同时又可以补儒家所不足。马德新以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社会教化方面,伊斯兰教的天道思想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他从本体论、宇宙观以及后世说等多方面,大力阐发伊斯兰教的天道思想。大化思想是马德新的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回回社会中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月华》杂志的研究分析,力证当时的回回穆斯林知识分子将"爱国心与民族主义"融入到回回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从元美学视角透视张承志叙事美文所指能指的特性,其中,特别强调这一叙事美文中的宇宙意识和诗之思的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形式,张承志的叙事美文对于中国文学的复兴乃至东方文化灵魂的完全更生来说具有异乎寻常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为“有裨于举业”,梁章钜《制艺丛话》对清代官方“清真雅正”之衡文标准及“以古文为时文”的倡议予以特别强调;同时,《丛话》还以丰富的资料揭示了诸如心学、考据学等学术文化思潮对八股文的浸润;展示了明清人对八股文之存废、截搭题、命意等问题的看法,并对由八股文引发的文字狱予以特别关注,这些都透示出明清八股文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5.
本文认为直接讨论兰州方言的最早文献当为清光绪时兰州人张国常所著<重修皋兰县志·方言>,介绍了张氏简况及写作体例,揭示了其"又案"透露的方言信息,对正文所涉及的30个方言词逐一解析,指出了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6.
本文以李华《三贤论》为据,对《新唐书·元德秀传》中的两处史实错误进行了仔细考辨。  相似文献   
117.
白宪娟 《兰州学刊》2008,(9):164-166,163
清代宣颖所著之《南华经解》不仅深得《庄子》哲学真意,而且对《庄子》进行了颇有特色的文学接受。其文学接受的主要内容有章法分析、技法点拨、风格品鉴、审美体悟四个方面,其特色表现为三点:文学接受侧重文章学角度的解读、文学接受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是一种非自觉地文学接受。  相似文献   
118.
中华书局编纂<辞海>始于1915年,历时20多年,于1936-1937年出版.期间数易主编,分别为徐元诰、舒新城、沈颐、张相,参与其中的编辑人员前后达百余人.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辞海>是中华书局在近代著名的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书局同人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王震先生认为舒新城一人"三次挽救了<辞海>",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9.
论陈淏子的《花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淏子《花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园艺专著。它记载了三百多种花木果树的品种和栽培方法,总结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界斗争的经验,指出人工培育可以改变植物的特性,强调"人力可以夺天工"(人定胜天)的思想,与米丘林的"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而是要向自然索取"的观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0.
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难以定位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折射了晚清一代中国人的想象和认同,对历史的体认及对自我的理解。文章从现代性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切入《花月痕》这部被人遗忘的晚清重要小说,考察这部乱世飘零文本中所蕴涵的怨恨、颓废、回瞥等现代性因子,并以此作为晚清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文学表征,烛照晚清中国人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及其排遣的历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