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1):45-51
张衡在汉魏文学诸体的传承中具有相当关键性的作用,他承前人而续作的文体有都邑赋、畋猎赋、述志或宣志赋、伎艺赋、设论、七体等。张衡的辞赋作品不仅有继承之功,在题材和体裁上也有创新。张衡的赋作明显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从诗歌成就来看,张衡对“汉魏风骨”中“风”之方面的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12.
李维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他的独特的中国哲学观。张先生的中国哲学观论证了中国哲学的存在与特点,辨析了中国哲学的活东西与死东西,主张融会中西哲学之长,建立以唯物论为基础而吸收理想与解析的新的中国哲学,对我们今天思考与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马素娟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2-17
张可久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散曲作家,其风格一改前期“艳俗”、“豪放”的特点,呈现出“清丽雅正”、“蕴藏含蓄”的美学风格,而这一风格在其创作的写景作品中尤为突出。文章结合其散曲作品对其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张默对生命真谛的执着探寻和对诗歌抒情本质的深刻领悟,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歌者。从现代主义回归民族传统之后,张默诗歌激情礼赞传统文化,更用现代意识统驭传统意象,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内涵,并以新的结构和新的形式,构建了富于民族亲和力的诗性氛围,从而给人以温熙、澄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户籍管理问题专家 ,张庆五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户籍制度史、户籍制度改革、户口登记、户口统计、户口迁移、流动人口管理等诸多方面。在中国户籍制度史研究方面 ,他的成果为深入研究民国户籍制度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很好地总结了户口登记和户口统计两个制度之间的关系 ,主张应把市镇建制标准和城乡人口的划分作为两个问题分别考虑 ,主张改革人口管理统计体制。他认为我国现行户口迁移政策既有弊端 ,又有积极功能 ,认为我国现阶段通过户口迁移控制大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具有必要性。他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 ,以现行户口登记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依据来表述流动人口的概念。他估算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特点和发展趋势。他依据乡镇工业的发展状况 ,乡村城市化的要求 ,鲜明地主张以小城镇为先导改革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看 ,张新泉的诗歌集中地体现了滋养他的巴蜀文化的精神特质 ,即在坚守边缘化的写作立场上创造出充满巴蜀传统感伤和温情的“新现实主义”诗篇 ,从而形成了文火般美丽而刚强的艺术风格和幽默隽永与新颖别致的诗风。这些特征一方面凸现出巴蜀文化“重实际 ,黜玄想”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又与川人面对矛盾的一贯策略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作家.她的小说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其现代性特质,从对小人物"不飞扬"命运的传奇书写到对情节意象性的表达,从对"不彻底"的平民精神的解读到对国人心理特征的刻画等,貌似规避宏大社会主题,实际上表达了对平凡人性的恢弘考量. 相似文献
19.
20.
多元参照的文化视觉--论张贤亮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阿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17-21
张贤亮是当代最著名的西部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他善于对笔下的人物做深刻的心理分析,通过各色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来表现他们的命运,反思他们各自的文化.他把当代知识分子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交叉的环境中探讨他们的沉沦和超越,从而沉思我们民族心理和性格的改造和重建,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