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继章太炎的《文始》后 ,骆鸿凯著有《语原卷一》的印本 ,骆著驳正许慎 ,多有改易旧说者 ,凿破混沌 ,发为新义 ,度越前贤 ,令人折服者亦复不解。《语原》凡 12卷 ,惜乎仅印出 1卷 相似文献
102.
冯冀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4)
张学良的中共情结从反苏反共到最后联共思想的正式形成和延续,经历了一个曲折、盘旋的过程。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张学良的中共情结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此过程的评析,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张学良将军与中共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张文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38-41
本文认为直接讨论兰州方言的最早文献当为清光绪时兰州人张国常所著<重修皋兰县志·方言>,介绍了张氏简况及写作体例,揭示了其又案透露的方言信息,对正文所涉及的30个方言词逐一解析,指出了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4.
刘鄂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4):28-32
文章全面概括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思想,介绍了他在学术上的“三个理论基石”,及在文化、哲学方面的两大成就;重点论述张先生的哲学之“精髓”——“兼和”思想,以及“兼和”思想的理想价值;表述张先生的为人之道。作者以亲身经历的第一手素材,展示出张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5.
王辉斌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1):72-77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先后以诗干谒过张说与张九龄两位宰相,前者时间为开元十三年(725),后者则在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上诗张说,纯为干谒者与被干谒者的关系,并因张说未能拔擢耿耿于怀。而王维自献诗张九龄后,即与张九龄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写下了“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的诗句,以表示对张九龄的汲引之恩永世不忘。认识王维与宰相二张关系的亲疏概况,有助于对王维相关作品的具体把握与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6.
孙春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9-84
乾嘉时期 ,章学诚以“文”济史 ,提倡性情与功力合而为一的个性学术 ,倡导学术创新“成一家言” ,使其治学方向和治学方法与当时的考据派有了显著的不同 ;但另一方面 ,其史学家的思维特性渗透到文学观念中来 ,使得他的思想呈现出复杂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07.
张君案是一个建国以来罕见的暴力集团犯罪案。如果说警方与新闻界是在张君案上打了漂亮仗的话,那么理论界与文艺界便可以说是打了败仗。因为他们本来是可以从破案后青少年的不良反应中剖析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来进行反思和加以补救的,结果却因置身事外而错过了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08.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44-57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譬如张锦池的《红楼梦》研究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对《红楼梦》思想艺术和人物形象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与价值评价方面,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十二论》与《红楼梦考论》等。张锦池在红学研究中善于见人之所不能见,并提出新见解、新思路,考论结合、建构新说。 相似文献
109.
魏万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1):101-105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家社会党将“修正的民主政治”与民治主义相结合,创立了一套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哲学。“修正的民主政治”实现了“效率”与“个性差别”之间的平衡,根据效率的科学以国家权力集中为核心特征,根据个性差别的科学偏重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一政治主张建立在“唯实的唯心论”哲学基础上,以唯实的唯心论解释权力与自由的关系,并将二者统一于民治主义的精神内涵上。 相似文献
110.
周永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93-97
行政领导要在社会形态系统和职位现状中准确定位自己,要主动将个人人生目标和政治诉求融为一体,具有博施兼爱的行政信念。品格高尚、识见深邃,富有责任感和开拓精神,躬亲实际、注重行政策略,艺术性地调控、让行政体系高效快捷地运行是行政领导综合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