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加强,增强了"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为汉武帝后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稳定、改革、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本文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青藏高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对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臧克家新诗文体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含蓄精炼的抒情范式;锤字炼意的苦吟精神;善于运用比喻经营意象。  相似文献   
24.
孔臧其人及其作品,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其事迹及作品今存于《孔丛子》中,其中的四赋二书当是可靠的。他的《鸮赋》是纯粹的四言诗体赋,确为西汉早期的作品。而四言诗体赋产生也较早,非起于扬雄。从西汉初年到扬雄、刘歆,四言诗体赋呈现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色。  相似文献   
25.
<儒藏>是四川大学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规划项目,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经过数年努力,首批50册于2005年5月正式出版,已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评议.这里搜集和摘录了李学勤、张立文等专家学者关于川大<儒藏>首批成果的评议,汇录了郭齐、李文泽等<儒藏>参与者关于<儒藏>编纂体例的讨论.  相似文献   
26.
臧克家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本文主要论述他建国前作品中的中国式题材所体现的中国风格,即有"风骨"的现实主义精神,现代的"山水田园诗",亲历战争生活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无派别的兼容并收.他的中国风格是开放性的,是随着诗人的创作实践而不断完整的.  相似文献   
27.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中,姚锡光是一位对边疆民族问题有颇多独特见解的封建官员。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他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始终予以关注,特别是对中央政府治理、发展西藏等问题上持有较为独到的认识与见解,在其《筹藏刍议》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筹藏观,为清中央政府及之后北洋政府治藏方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
孙基林 《文史哲》2005,(5):27-30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9.
丁尔纲 《文史哲》2005,(5):22-27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0.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4,17(4):106-111
两位文坛巨擘间的忘年交与文字之交长迭半个世纪而能真挚诚信,弥久弥笃,虽经战乱危难,仍能携扶撑持,相濡以沫,盖缘于具共同的革命信念与人民事业,共有的时代使命感与历史责任心.这种友谊,基础牢固,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民族与人民无限热爱,无比忠诚;对革命无私奉献;对人民文学事业缱绻执著,不断创新;文品人格,始终一致;面对忧患与劫难坚韧不拔,知难奋进;对希望、理想与未来,不懈追求,乐观坚信,从不动摇.这一切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具永久性的人文精神.故能垂范于当今社会,特别是当代文坛.这笔精神文明遗产弥足珍贵,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使之永远绵延,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