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6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19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1187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76-80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2.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有感于德、日侵渔,由渔权受损而迫感海权旁落,于清末提出“护渔权,张海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等渔业思想,并通过筹办渔业公司、宣示渔界海图、倡办水产教育、推行渔政管理、制定渔业法规等五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实践,诠释其渔业思想。综合张謇的渔业思想,其核心可以概括为“渔权即海权”。他不仅率先揭示渔权与海权之间的关联,而且提出以渔界厘定海权边界之思想,避免了空谈海权,却不知其边界的窠臼。 相似文献
143.
张安世家族是汉代众多的官宦世家之一,自张安世受封富平侯始,传国八世,历经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这在两汉时期极为少见。据文献记载,张安世死后极尽哀荣,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近年来相关的考古发现有幸使这一史实得以印证。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了张安世的家族墓,出土铜车马器、铜礼乐器、玉器、封泥等大量文物,而其墓园形制规格极高。这一发现也证实了张安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张安世家族之所以能长久不衰、持续发展,绝非偶然。张氏家族良好的家风及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紧跟时代潮流使家族逐步儒家化体现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发展特点;与当权者及皇室的婚姻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宗族团结使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等主客观因素造就了一个两汉时期的世家大族。 相似文献
144.
唐长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3):134-139,145
作为成长于齐鲁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张炜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张炜小说创作始终的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入世精神;张炜对道家的出世精神并不赞赏,但道家文化对本真天性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又使他在心理气质上本能地倾向于它,并在作品中自然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神韵;张炜还自觉地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其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大地母亲的礼赞、对民间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表现、对民间价值观念的提炼等方面。近年来,齐文化浪漫幻想的艺术精神对张炜的小说创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陈良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0-46
张九成《无垢尚书详说》今可辑佚18万余字,据此可探其解《书》体例、方法及思想。张氏相信《书序》为孔子所作,并据此以探究《尚书》之微言大义。其《文集》之《书传统论》综论各篇之主旨,《尚书详说》多据《统论》展开论述,二者相互映照,成为一体。张氏解经常据一字推衍义理,又好以后世史实解经,乃宋学解经之典型。在训释上虽同义词亦强生分别,多承王安石解经余习。解经中杂佛老思想、天人感应之说及对现实政治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46.
刘力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13-120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弃复仇;而赞成和议或经历过高宗朝末期对金宣战以及孝宗朝初期符离之败、隆兴和议的士人,如范浚、林之奇等,他们以维护《尚书》的“轨范”特质为由批评苏轼新说。相较其它经典,直接指向君主,且与中兴话题密切相关,是南宋初年《尚书》学中复仇论的特点。而士人对《书传》的继承或批评,也反映出苏轼之学在南宋前期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未沉寂。 相似文献
147.
蔡靖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90-94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验、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等阶段的主体间性,即作家必须与生活现象、文本做主体间的交流。张竹坡指出:《金瓶梅》作者“入世最深”,依“情理”、“借海扬波”、“依山点石”,以不同的“笔法”、“犯而不犯”、“白描”等艺术表达技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小说以“泄愤”。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极具现代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8.
聂蒲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67-69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要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9.
李新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76-81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中渗透着的苍凉气息,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影响,是这种独特审美情致形成的原因.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对乖讹的展现,苍凉的底色的铺设以及独特情致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50.
《匆匆》是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结构精巧,纯朴简练,文字清秀隽永,充满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然而对于其译本和翻译策略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张培基先生的译本很好地向英语读者传递了原文的美学价值,结合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充分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审美接受。通过以张培基先生对《匆匆》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了“期待视野”“视野融合”以及“未定点”三个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在散文翻译中的适用性,同时探讨了张培基先生在散文英译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