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18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说山水诗,通过"山水抒愤"范式的成功运用,将贬谪文学的情感内涵和山水诗的抒情策略相融合,营构了一独具审美张力的话语据点.这不仅为山水诗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贬谪文学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沾溉后世,其泽甚远.  相似文献   
92.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93.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国难家仇系于一身,反日思想极为浓烈,先后在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日政策,并付诸实施。如摆脱日本羁绊毅然“易帜”;推行“Q型计划”包围满铁;实施反日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94.
1914年5月,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办了《甲寅》(月刊)杂志。在该杂志上,围绕着对袁世凯帝制的批判,章士钊发展了一套系统的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他以调和论为哲学依据,认为封建专制政治好同恶异,消灭了自己的异体,违背了事物的调和律,必然导致自我毁灭。由此,章士钊具体分析了封建专制毁灭的机理。本文认为,研究章士钊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本人的政治思想,而且也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张承志的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本真地展现了他极为独特的心路历程.对于草原的动情的回忆与描写,巳渐渐不能满足张承志全部的精神追求,于是,他踏上了自己的"荒芜英雄路",去寻求"清洁的精神"以拯救生存.缘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他最终走向了他的信仰之地--折合忍耶,接近了他所谓的精神的极限和艺术的极限.  相似文献   
96.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以传统儒家之"忠爱悱恻、不淫不伤之旨"为其词学理论基础;以<风>、<骚>的文学精神为其创作典范"感士不遇"而又"主文谲谏",寻春惜春,以立意为本,咏物抒情,重比兴寄托.主张崇比兴,区正变,知尊体.张惠言的<茗柯词>基本上体现了他这一词论要旨.  相似文献   
97.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98.
张继的农村题材小说可分为三类 :四平村长系列小说、农村基层官场小说和乡村世情小说 ,阐释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间 ,中国农村中的“变”与“恒” ,即其凸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张煌言年谱与文集为主轴,结合实地考察,勾画出张煌言(苍水)在舟山遗迹的大概轮廓;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对张煌言的思想、实践和个人品质进行评价,揭示传统文化的久远影响及其意义。文章还就张煌言与郑成功以及文天祥的对比,对历史“公正”与“不公正”作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0.
阐释学关学认为:理解具有历史性,阐释者具有“偏见”,理解的过程是理解者和文本的视域融合,理解活动是一种游戏。一个文本没有确定的真实,只有不断被阐释的历史。反映张玉良传奇人生的艺术作品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作品阐释出了各自不同的张玉良。在不同的视野中,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张玉良现身为不同的面貌。当我们凝视这些历史流传物的时候,也获得我们自己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