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14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伟 《河北学刊》2005,25(4):120-125
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以此反观诸如王元化对黑格尔、卢梭的反思,张世英"新哲学"的"本体僭越",王国维"哲学之困"的致思根源等都会给人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5,18(2):53-56
"史德"论是传统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史德"论是历代史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的.在大力倡导治史,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把章学诚"史德"论当作中华文明的成果之一进行分析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继承发扬其主体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李婉薇 《云梦学刊》2007,28(1):34-38
在20世纪初逐步建立的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研究,其发展不但为学术界带来一门新学科,同时见证了时代思潮的起伏。郑振铎是胡适、周作人、刘半农之后极为重要的一位俗文学研究者,大半生贡献于有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其《中国俗文学史》更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建立。此书不单单是一部学术专著,而且充满时代思潮的痕迹,构成了它的独特风貌。今天,我们仍然能够透过它,窥见胡适、周作人等前辈关注民间文学、俗文学的用心;也能隐约听见三十年代一些论争的回声,还有著者个人的学养和审美观、强烈的爱国情怀,凡此种种,都影响郑振铎在写史过程中的取舍与褒贬,既推动他在俗文学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也制约他作为俗文学史家的识见。  相似文献   
114.
鉴于对国际形势的清醒认识,同时为了维护利权、杜绝觊觎以及对商埠作用的重视,张謇积极支持自开商埠。他共筹设了20多个商埠,还亲自担任吴淞商埠督办,这些商埠明显带有张謇的个人色彩。张謇的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5.
两当起义,又名"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同志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举行的唯一一次西北地区发生的武装起义,但目前对起义遗址的系统研究比较薄弱。通过文献和实地的调查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确立的两当兵变旧址在县城北街,主体建筑几经变迁,今已无存;现存南街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在2008年前后确立,并被建成早期两当兵变纪念馆,成为多处遗址和几经变迁后的代表。近年修整建设的两当起义旧址及场馆发挥了重要文化功用,且硬件建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软件建设还需加大投入,应注意在时空上以几处遗址为关键点,通过信息展示、宣传推介和学术研究等途径,凸显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完成性。对于目前两当起义遗址复建的"一线三点"建设思路,需兼顾运用再现手法的多样化,丰富遗址内涵,以加深参观者多维认识遗址负载历史文化信息的饱满度和厚重感。  相似文献   
116.
对于《神女赋》的作者归属问题众说纷纭,或言张华,或言张敏,本文针对今人马鸿雁《张华集校注》将《神女赋》归入张华集而作,立足于《神女赋》之文本,重点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着手,通过与张华、张敏诸作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将《神女赋》归于张敏著作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117.
1980年以来,随着张元济个人著述及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学术界兴起了张元济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涉及张元济与同时代人物的比较、张元济与古籍的保存和整理、张元济与早期政治活动、张元济与近代教育、张元济与近代出版、张元济与近代文化等方面。当前的张元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继续深入的空间,如:加强张元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深化张元济与其他人物的比较或联合研究;重视以张元济为中心的近代出版人群体研究;发掘张元济与近代报刊杂志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8.
张九龄是唐代的著名宰相与诗人。他的五言诗,特别是《感遇》诗等,历来与陈子昂的《感遇》诗并提,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然而,他的五言律诗其实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望月怀远》等至今流传,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结合初、盛唐时五言律诗创作的整体情况,对张九龄五律诗的创作数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和应有地位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9.
张艺谋影片的女性意识 ,其真实的意义是“超性别”的。它通过女性创世纪的那种博大之爱的诠释 ,通过“女性神话”的展现 ,力图实现一种人类的自我总结、启蒙、发现 ,最终走向文化人类学的历史目标。张艺谋的影片同所有艺术品一样 ,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 ,其女性意识的活力来自同这一背景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0.
沐永华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42-43,48
本文分析张謇对女子进行德行教育、启智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独立自主新型女性的独特女性教育观,揭示其重要的当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