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14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著作。在解说过程中,张栻将其理学观念熔铸于《论语》文本之中,赋予《论语》以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102.
重复是作家生命情结的体现.张洁的新作<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一篇具有重复意味的作品,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以往小说的种种影子.张洁晚年的小说已经不再以激烈和对抗打动读者,更多的是一种长者式的宁静智慧,<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正呈现了这一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西铭》是一篇仅253字的短文,但其一出现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随之引起多次的争论。《西铭》一文意境深远,该文从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存顺没宁三个方面对其境界作新的阐释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4.
老舍、张爱玲对故事中的母性堕落蓝本、女性堕落心路历程、母女两代人生存命运的不同处理,使得《月牙儿》与《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两篇小说构成了文本阐释的某种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位作家在对女性堕落、人性畸变的成因进行探讨时,对社会性因素、人性因素的不同侧重和对文化因素不同层面的观照上。  相似文献   
105.
张炜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龙口方言词语,使其小说在语言上更具特色。其中部分方言词语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与普通话有所区别,方言词语的运用在刻画人物形象、反映地域文化及激发读者情感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文学翻译的最终使命是实现译本的文学化。在翻译散文这种在短小篇幅中浓聚情感、细描景境的文学形式时,情境的再现不容小觑,这两大因素的把握程度是衡量散文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为例,探讨在译文中再现情境的具体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7.
章学诚对袁枚《随园诗话》有专论文章,态度激烈,语言犀利,研究专家多斥章学诚为卫道。本文对章批《随园诗话》进行了简略的考察,认为章学诚以《随园诗话》为中心的对袁枚的批评可谓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不是所谓简单的卫道也不是空言无依,网人入罪,而是袁枚在《随园诗话》及其著作和个人行为的具体揭示,也是章学诚文学观念的具体展现和文不空言的有为之言。  相似文献   
108.
琼瑶、亦舒、张欣是近30年来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言情一J-说家,从原型视角分析这三位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发现她们的小说创作与大众文化、男权主义的关系,从而探寻通俗小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9.
马明达 《回族研究》2005,3(1):91-96
薛文波先生是上世纪著名的回族学者,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生汲汲追求真理,为弘扬回回民族爱国爱教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中年遭遇冤案,蒙受巨大苦难;晚年幸逢改革开放,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回族历史文化和中国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绩,对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遗稿已被汇编成<雪岭重泽>1、2两卷出版,今逢薛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雪岭重泽>的第3卷即将出版,作者特撰序言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0.
张载之学以六经为本而不废佛道精髓,尤其重视老庄的思想资源。张载认为,庄子明“理”但过于极端,终以之为梦幻。张载认可庄子所明之理,而批评其过言、过动,并常以庄子为鉴,警示学者。张载强调,学者当立心求道以明理,使天德得以盛大,使仁义能熟于内外,使天地之性与帅能在自身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