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51篇
民族学   23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561篇
理论方法论   433篇
综合类   620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辽代籍没法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籍没法是辽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主要则是谋反、谋叛、谋害重臣等所谓“反逆”之罪。籍没对象不但包括家产奴婢,也包括家属亲属。被籍没者多成为帝王、群臣、将校的私人奴婢,其中斡鲁朵及皇室近侍杂役使用的籍没奴隶最多。为加强管理,籍没奴隶中也设官分职,其管理机构为著帐郎君院和著帐户司。辽代籍没法的上述内容,均表现出了契丹民族所建王朝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2.
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代燕云地区崇佛信教者不分民族(汉、契丹均有)、不分阶层(贵族、平民均有)、不分性别(有男也有女),呈现出普及性和大众化的趋势;广大僧俗信徒组邑社、建寺庙塔幢、刻经讲经,佛事活动呈现多样性和繁复化倾向;佛教流派以密宗为主,并吸纳其他宗派教义“有用”成分及契丹原始萨满教中与密宗教义相类部分,同时杂采西域和中原佛教,文化内涵呈现兼容性和地域化特征。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之所以出现繁盛景象,尽管成因错综复杂,但却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要与唐及五代两次灭佛、契丹皇帝支持、社会民众需求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  相似文献   
63.
有关沙陀都督府、沙陀族共同体、沙陀族姓等问题 ,学术界向来说法颇多 ,这些说法与历史事实多有出入。本文依据史料认为 :唐初西域地区并无沙陀都督府建制 ;构成沙陀族共同体的基础是“沙陀三部落” ,不能把早期的沙陀突厥与尔后的沙陀族视为一体 ;沙陀族除沙陀三部落外还包含有其他民族成分 ,学术界过去只将李、刘、石三姓视为沙陀族姓与史实不符。沙陀族姓是沙陀族共同体丰富内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4.
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朝之早期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定鼎之初 ,因忙于镇压中原地区的各种反抗势力 ,对于西陲各地只能采取安抚稳定的策略 ,即羁縻政策。清康熙帝之时 ,则逐步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统治和管辖 ,将青海诸部纳入中央势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5.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67.
左汉林 《唐都学刊》2007,23(1):15-19
在唐代,献诗大略可分为两种,一种具有讽谏性质,另一种则是歌功颂德之作。有官职的人献诗为依例上奏,无官职的人要投匦上奏。人们热衷于献诗,是因为通过献诗可以得官或得到高名。边将献乐往往选取或截取当时著名诗人的诗作作为歌词,其歌词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而献诗则是诗人一时之作,歌颂之作较多,文学性往往很差。  相似文献   
68.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13,29(4):33-39
东汉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东汉虽然已经建都洛阳,但长安文化仍然对东汉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长安作家是东汉地域文学的代表,通过爬梳有关史料,对东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9城、52位作家的创作事迹和地域分布做了考证整理,并进而总结了东汉长安文学四个方面的创作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李娓 《唐都学刊》2006,22(6):79-81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道藏三玄之首。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合而为一,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易家的太极、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是宇宙万有生存准则的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70.
张振龙 《唐都学刊》2000,16(4):63-66
传统文士在春秋战国崛起时,对道与势的态度经历了由对道的恪守到对势的依附的转轨过程。汉以后,由于儒术的强化、引导、依附权势成为传统文士人格的普遍特征。“二十四友”的附势心态就是这种特征在西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自然显现。与文学史上其它文士集团相比,“二十四友”的附势心态表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