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7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扼要论述了朱湘诗评特点和以偏概全的毛病 ,以《采莲曲》、《猫诰》、《王娇》等为例 ,论述了朱湘新诗的成就和较优之作 ,同时指出了其诗的弱点 :过份地追求诗歌的形式 ,而对现实的认识流于一般化。  相似文献   
92.
朱自清是现代诗歌批评的一个大家。但对他的诗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很多。目前虽处于一个诗歌边缘化、文学研究中的审美边缘化、文学活动边缘化的总体语境,但如能在边缘进行冷静的探索,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这对新诗乃至整个文学活动走出边缘化困境都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93.
程朱的“格君心之非"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提出“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董仲舒则“屈君而伸天”,以“阴阳灾异”来格(正)“君心之非”。程朱理学在哲学上比汉唐儒学有重大的发展,但在政治哲学上却鲜有突破,大致是伸张孟子的政治思想,甚至可以说未离董仲舒“阴阳灾异”思想的窠臼。儒家虽然肯定君主制度,但其与君权之间亦有着一种内在的紧张。从民本进至民主, 符合中国文化实现近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4.
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成就,为通行之后八百年的权威性读本。朱熹在阐释《诗经》时创用了七种方法,即以序统合、视域融合、行文评点、语境通释、发越为理、寓教于释和唤醒体验。这些阐释方法的使用是《诗集传》能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西方阐释学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和中国经学研究的再受重视,中国的经典阐释学研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因此,对朱熹《诗集传》的阐释方法的研究就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5.
在祝允明的古文观中,明道、宗经与抒发性情的文学思想相提并重,师古与师心的观点也同时相提;他提倡行文时当“文被质”,同时又注重文质相协;平揽十代之文而于唐后之文又极其呵斥;在文风方面,他追求典雅敦厚的风格,而实际创作则又多有激扬刚猛之言。  相似文献   
96.
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中国历史上的太监之祸产生的原因作了剖析,特别是对明朝初期朱元璋的统驭宦官政策的两重性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此说明只有彻底清除封建主义,才能为中国的社会进步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7.
朱敬则是盛唐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长期以来,对其史学成就,史学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其史学成就长期淹没。本文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其史学成就进行了总结,以期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98.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人格与文格在极其矛盾氛围下的产物。作品中表露出来的诗化特征正是作家个人诗歌理论与时代文学潮流的交汇点。文学意象的分析可以从微观角度深入了解《荷塘月色》的内涵,探寻作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99.
"天生成腔子"是对文章文学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综合的完美性要求,因而是朱熹理想主义文学观的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天生成腔子"作为文学艺术的批评标准,追求的是绝对的完美,成就的是相对的完美.其含义不但包含最基本最具体的修辞用字和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而且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00.
在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诸多发展机缘,其影响力明显减弱。然而程朱理学影响减弱本身却成为了中晚明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缘,对于明代中后期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不仅成为明代中后期多元思想产生的诱因,而且也为多元化思潮中各派思想的成长提供了保障,并最终促成此一时段多元思想的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