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2.
先秦的时空无限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至战国中期以后始形成了精到而明确的"宇宙"观念,庄子的生命哲学正是在这个叩问宇宙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他将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宇宙时空中去,从而超越了包括死亡在内的一切生命的局限,遂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相似文献   
123.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来,在其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因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逐渐被广大民众及上层统治者所肯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佛教在北魏时期的经典之作——云冈石窟进行审视,探讨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庄子哲学对佛教的影响,论述其蕴含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24.
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默  金艳滨 《北方论丛》2005,3(1):55-58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能体纯素"的"真人".其主要内涵可归结为超群绝伦的神异气质;不随物迁而游乎尘外;超越生死的真情天性.这种真人理想人格的追求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核心是一致的,其对后代文化与文学中"真人"形象的人格建构影响深远.从当代文化的层面观照,庄子的理想人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人格境界,因而在当今的文化人格建构上仍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文章主要从淡薄人事而亲近自然的审美趋向、闲逸自适与返朴归真的审美旨趣、出乎其外的审美视角和追求更高存在的审美境界四个方面,分析了庄子之乐对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审美情怀产生的既广且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论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庄子》的《齐物论》到《天下》 ,再到《天道》的主要段落中 ,可以看出庄子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特征是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出发点 ,并汲取儒家的仁义说与人伦观 ,以及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部分思想 ,最后又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归宿。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是庄子有关道术之全体大用思想的完整体现 ,因而可以看做是他晚年的思想定论  相似文献   
127.
评近十余年出版的四部庄子研究博士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十余年来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四部博士论文的观察 ,可以见出学界有关道家庄子的研究大略呈现着新考据学研究、哲学思想研究、现代阐释学研究三种路向。其着眼点各有不同 ,研究水准互有深浅 ,体现了庄子研究由传统走向 2 1世纪新的繁荣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以释“游”开始,从旅游审美这一特殊视角进入我国先秦时代,整理、分析孔子、庄子和屈原三 位先哲的游观经历和思想,揭示出对整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颇具影响的三种旅游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129.
庄子慑于社会普遍运用知识带来的消极后果,主张弃绝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文明,回到不受科技文明染指的"至德之世"。与此类似,卢梭也认为科学是无用的,科学家都是些空谈家。科学有害于德行,技术使人退化,因而欣赏没有科技文明的"自然状态"。他们都是在社会转型期提出反科技思想的,这种现象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0.
庄子是中国首位提出"圣人无情"的思想家,目的是为了消除多情引起的烦恼,以利于养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却是一位多情之人;事实上,为了消除多情烦恼而提倡"无情"的庄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无情,他一直纠结于现实的多情生活与理想的无情境界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