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65篇
人口学   425篇
丛书文集   192篇
理论方法论   188篇
综合类   1445篇
社会学   906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991.
王嘉顺 《南方人口》2008,23(4):50-57
本文基于广东留守妇女专项调查数据,通过对数偶值模型的筛选发现夫妻分居的空间距离、丈夫打工后收入增减情况、住房质量、子女教育负担、老人健康负担以及夫妻交流互动情况对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就近建立企业让夫妻双方打工,这或许是解决由于分居而导致的家庭婚姻问题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992.
抗日战争时期,在团结抗日的目标条件下,群众团体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动员和组织的重要形式。在众多回族抗日群众团体中,成立于1938年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是影响深远的回族群众团体,为了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各民族,1940年在延安成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抗日群众团体—延安回民救国协会,同年还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甘宁分会。通过对延安回民救国协会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回族基层干部的关注,可以了解到回族基层干部主要是中共中央基层组织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本文以金浪白和马文良为例,研究他们的经历、参加中国革命的契机,以及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回族政策中的作用。此外,通过对其他回族干部来源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拔录用回族干部,并与鄂豫皖根据地选拔与录用干部方式的加以比较,探讨回族干部选拔录取方式的特点,提出有关回族妇女干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93.
蓝调音乐是黑人口述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莫里森的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在结构、主题、以及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蓝调特征。通过对莫里森这部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蓝调的丰富内涵,蓝调并不仅仅是黑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哀哭,还是借艺术来维持个人和集体的尊严的方法,是对奴隶制度这种极端恶劣的压迫的反抗,也是后人对从未脱离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的声诉。  相似文献   
994.
二十世纪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她们是冰心、杨绛、赵萝蕤等,她们的译作如《吉檀迦利》、《堂吉诃德》、《荒原》等,都是公认的高质量的译本。在翻译实践的同时,女性翻译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翻译理论,这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这批女性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现代散文中描述了丰富的日本形象,诸如日本的风俗宗教、自然风光、教育艺术、人物形象等等,从散文当中考察作者们笔下的日本形象,可以较客观真实地窥探中日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关系,并且从日本形象这样一个远距离和广阔的视角来反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96.
战争从未让女子走开,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女子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她们身份各异,社会地位各异,但是,当国难临头,大敌当前之际,她们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7.
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及外国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998.
Asperger's syndrome (AS) as a diagnostic category has gained enormous popularity and the label is being applied with increasing liberality. While greater awareness of the disorder may be of advantage to certain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e argue that the over‐inclusive use of the diagnosis may also lead to professional conflicts and ethical dilemmas. Perhaps most concerning of these is that diagnostic ‘generosity’ may exclude children from treatments they would have received if an alternative formulation had been considered. We present clinical scenarios,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contextu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s on the children's early lives, and offer alternative conceptualisations. We argue that the new ‘epidemic’ of Asperger'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compromise ou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ssessment should always include a detailed family 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Finally, we would be interested in feedback from clinicians working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99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人权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就无社会的和谐.所以,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人权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女性群体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人权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建设,保障女性群体的人权,使她们的地位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100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erceptions of vulnerable women about the value of intensive home visiting in pregnancy and the first year of life delivered by health visitors trained to work in partnership with families. Twenty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women who had completed the home visiting programme and agreed to be interviewed. The data were fully transcribed and analysed thematically. Despite initial concerns and negative preconceptions about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 professionals, participating women greatly valued the relationships that were established with their home visitors and identified a number of ways in which they had benefited. These included increased confidence, improved mental health, better parenting, improved relationships and changes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professional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intensive home visiting delivered in partnership with mothers in reaching and helping vulnerable and ‘hard‐to‐reach’ families. The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 tru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per and provider, and the need for home visitors to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qualities to establish such relationship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