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85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2080篇
社会学   153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Ukraine the last decade was marked b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at evidence its academ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as a useful catalyst in these processes. The above has specific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the three cycle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Ukraine – Bachelor, Master and PhD programmes. Implemented in 2009–2012,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involving six European countries supported piloting of the first PhD programme in social work in Ukraine. This programme encountered a set of challenges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particularitie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Ukraine and the broader academic context.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demonstrate the challenges evident in Global North–Global South professional relations. Ukrainian social work education history evidences permanent local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experiences that have had various effects on social work academization.  相似文献   
92.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oss-discipline peer consultation group in regional Australia is described. A research project, which explored the impact of the peer consultation on participants, using pre-group and post-group evaluation surveys along with data from an externally facilitated group evaluation session is discussed. Key findings reveal the value of access to varied modes of supervision; the importance of supervision not feeling like being subjected to surveillance; and the contribution that positive experiences of peer consultation have for our participants' well-being.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ed connection and mutual benefits for practice and academia in sponsorship of professional peer consultation by regional universities also emerges from this research.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emporary workplace counselling supervision arrangements, and of what, precisely, the enjoyment of engaging in case discussions in peer consultation groups is constituted are areas for more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93.
谭庄 《学术界》2012,(2):106-115,285
学术研究是严肃而审慎的工作,凡从事者均宜黾勉以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不可因自身文史涵养的欠缺而出现常识性的错谬。文章撮举部分唐代文学研究著述因缺乏文史涵养而致误之例,分为不谙史实、不谙称谓、不谙校雠、不谙典制、不谙物候、不谙文体、不谙格律、不谙词义、不谙地理、不谙历算十类,以供参酌戒鉴。  相似文献   
94.
李本红 《河北学刊》2012,32(4):194-197
学术期刊是学术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学术性作为编辑审稿工作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这一工作受到了诸多非学术因素的消极干扰,如以作者身份的高低而非稿件质量的高低来取舍稿件。这一非学术性倾向直接影响了审稿的公正性,也削弱了编辑审稿活动的意义,是学术评价异化的一种反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编辑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克服心理因素,排除思维定势,提高学术判断力,重视学术新人的发现和扶持,从而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5.
论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七所高校的1 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学风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具有管理与育人的双重身份,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6.
近20年来,伴随法治中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学学科的影响力总体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就地域分布而言,北京、上海、武汉仍旧是法学研究的重镇;就学科分布而言,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以及诉讼法学均属热门学科;就制约因子而言,法学研究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术产出能力均存在相关关系.就法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而言,“司法改革”“宪法实施”“立法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将是未来新的理论增长点;在学术梯队建设方面,60后与70后群体将逐渐成为引领未来研究方向的主力;在法学研究的总体布局方面,基于政治红利的地缘优势将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97.
科技论文中的基金项目标注对于项目成果评价、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种类多样、管理部门分散的基金项目资助体系以及基金论文比进入期刊评价指标等原因,单篇论文受多个基金重复资助现象严重。此现象是基金项目资助体系和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应进一步加强各类基金资助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提高对同一项目多头申请经费的审核;增加对项目标注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审查;加强对科研工作者学术规范的教育引导,提高科研工作者、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学术道德修养,从根本上杜绝基金项目成果标注中的学术不端现象。  相似文献   
98.
刘阳 《学术月刊》2012,(5):109-116
新世纪以来,在文化研究持续影响下,中国文论界关于学科性质的反思正趋深入。但各种相关讨论时常微妙地混淆着"理论"一词作为日常语言的意义与作为学术语言的意义,从而妨碍着持不同立场的学者间对话的有效性。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在希腊语言与拉丁语言中都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而是一种超越常识却最终仍回归着常识、联系着实践、实现着抽象逻辑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的思想活动,在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层面上,分别具有不同特征。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则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中一个特定阶段,需要被置于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这一错综学术嬗变格局中,主要从文化批评理论的角度加以特定的理解。两种语言意义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在日常语言中,文学理论是理论的一部分;在学术语言中,理论则是文学理论的一部分。经此辨析,这两种语言意义才可互为参照系,实现在"理论之后"背景下的有效互补,从而发展出我们自己面向新世纪、具有积极前景的后理论。  相似文献   
99.
冯金忠 《河北学刊》2005,25(5):97-99
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的特点和规律。张国刚认为,在中国20世纪学术发展的宏观走向上,出现了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冻国栋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了唐长孺在中古史研究方面的取得的突出成就,对唐长孺的治学理路和特点作出了准确概括。宁志新和黄正建侧重分析了胡如雷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阶级与阶层分析方法,并对这一治学方法做出了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孙继民在20世纪学术史的背景下,从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和确认了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史学研究成就和他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认为陈寅恪的特点是承旧启新,文化史观中国化;唐长孺是转旧趋新,唯物史观学术化;胡如雷是弃旧开新,古史形态理论化。  相似文献   
100.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两汉时期名物训诂与思想辩驳并重,魏晋至隋唐偏重音义注释,宋、元、明则偏重义理阐发。清代孟学承前代之余绪,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返本赋新的发展道路,在偏重考据的基础上,义理阐释等方面亦异彩纷呈,硕果累累。随着孟学的发展,孟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被改造。一部孟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孟学的发展与儒脉的兴衰是同步的,并且还促进了儒学的自我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