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5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北京语言和文化创作的文学和戏剧作品是表现北京历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式。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北京历史文化逐渐被介绍传播到国外,北京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城市。本文将介绍笔者所见的17种外国人介绍研究北京文学和戏剧的书籍,包括书籍的语言种类、版本情况、出版时间、作者简介、目录等基本资料。这17种书分别是搜集整理的歌谣类书籍3本,以北京为创作对象的诗歌集3本、小说5本,介绍或研究京剧或京剧人物的书籍6本。  相似文献   
72.
韩素玲 《齐鲁学刊》2007,1(3):97-99
中国话剧初期创作笼罩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从当时国内、国际的时代语境来说,中国大转型时期社会观念的颠覆与重建与西方悲剧意识的影响与渗透应是中国话剧悲剧意识的主要成因。悲剧意识的形成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大团圆”模式,成为中国话剧初创时期的主导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3.
京剧是体现北京人文特色的典型艺术形式。北京京剧繁荣的历史与首都优势下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文化环境、生活节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环境的巨变推进了京剧现代戏的编演。京剧的前途系于剧场观众的增长 ,业内人士有必要客观地总结以往的艺术实践 ,创作出贴近现代生活的新剧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与艺术规律、经济规律进一步协调起来 ,以促进京剧普及与提高的结合。  相似文献   
74.
《临川四梦》旦、生用韵基本规范,但净、丑、贴、末等次要角色的戏剧场面活泼鄙俗,多用方言俗语,体现出浓重的赣东民间风情和演剧特色。这种现象在同时代的昆腔传奇曲家中是不可能有的,这是汤显祖"临川四梦"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5.
盛行于清代四川地区的民间演剧活动,不仅是祭神、酬神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们纵情娱乐的一大盛会。透过这一群体性公共文化活动可以发现,“举国若狂”的民间演剧背后竟承载着社区认同和社区整合的文化意义。事实上,尽管清代四川的社区类型有所不同,但民间演剧在促进和加强社区认同、社区依属、社区凝聚以及社区满意等方面,均扮演了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6.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传说不断积累、铺衍后的一种选择。文人加工在宋江领袖型气质的形成上起了一定作用 ,但这又使“招安”、“征方腊”成为《水浒》成书的必然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77.
在卷帙浩繁的解放区戏剧中,山东解放区戏剧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戏剧创作以及这些剧作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建构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景观,而穿越六十余年来种种绝对的"是之!""非之!"的批评,客观地对山东解放区戏剧予以描述和评价是我们不可逃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78.
为了巩固潮侨关系,槟城的潮州会馆每逢节日向神明举行祭祀,献上戏剧,戏剧非潮剧不可。潮帮的组织和祭祀观念,在槟城或南洋华侨之中,与传统的中国宗族主义结合是最为突出的。综观南洋华侨诸帮相传的戏剧,潮剧是保留古老戏剧形式的独一无二的剧种。从槟城潮帮的祭祀活动与潮剧的演出,可以看出,第一,潮帮是特别尊重中国中原文化的族群;第二,潮帮内部组织是以宗族观念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79.
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往往包含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内蕴,反映着一地的社会民众意识。太原秧歌是产生于古太原县一带的乡土艺术,涵盖了农村生活的风俗人情,民俗文化,虽几近灭亡,但其社会历史价值不容忽视。以太原秧歌为例,从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来看民间小戏与当地社会民众意识的相依互存关系。  相似文献   
80.
明末清初,随着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及思想界的变革,作家的目光也开始转向了一向被压抑、被漠视的女性身上,写她们的爱情婚姻追求,写她们文韬武略的才干,写她们的自主意识。但是,这些女性,作家却让她们以"女扮男装"的面目出现,这不仅写出了女性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才干,必须要从外形上改变自己,付出巨大的生理心理代价,也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