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5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管理学   75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1679篇
理论方法论   469篇
综合类   10429篇
社会学   297篇
统计学   1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1042篇
  2006年   1126篇
  2005年   1050篇
  2004年   950篇
  2003年   880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ustralia's family law system continues to be plagued by serious delays. This article acknowledges the need for legal interventions in post‐separation parenting disputes in which individuals may be at risk, or in cases of genuine emergency. The article next contrasts cases involving significant risk or urgency with the many ‘ordinary’ (even if sometimes complex) post‐separation disputes over parenting in which these circumstances are not present. I argue that in such cases, legal advice, legally informed dispute processes, and court hearings are remnants from earlier attitudes to separation and divorce. These interventions are expensive, frequently destructive of ongoing parental relationships, and at their heart, inappropriate for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children. They also divert time and resources from the critical investigative and leg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needed in urgent or risk‐related cases. I propose that legal narratives in ‘ordinary’ post‐separation parenting disputes be replaced by narratives focused on the main drivers of these disputes, which are invariably expressed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Such narratives are amenable to facilitative, therapeutic, and systemic interventions aimed at achieving self‐determined resolutions. They contrast markedly with narratives reflecting common law notion of normative resolutions deriv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precedent. Key issues i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article are then teased out via the reflections of an imaginary separated parent in an ‘ordinary,’ albeit difficult and emotionally intense, dispute about how to care for the children. In the final section, I offer brief clinical and systemic reflections on past practice and on future narratives focused on individual self‐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82.
梅生案是上海、镇江两海关在1891年查获的一起以英国人梅生为首的私运军火案。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该案由上海会审公廨审理,最终的结果是判处梅生九个月监禁。此案显然是重罪轻判,清政府对此判决深为不满,责令当时的驻英大使薛福成就此案与英国外务部进行交涉。经过多次艰难的交涉,梅生最终被驱逐出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尊严,阻止了军火走私的蔓延之势,从而为中国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83.
理想与现实之间——论法学流派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各主要法学流派对法治的看法各不相同。自然法学从必要性的角度论述法治 ,讲的多是法治的优点 ,属于对法治的建构性论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较为注意法律的独立性、完善性、稳定性以及意义的固定性 ,主张从技术层面上支持法治。社会法学派既看到了法治的理想成分 ,也看到了法治在现实中的命运 ,对法治的研究属于解构性的。法律解释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如果这一学科能吸收自然法学等流派的价值和原则 ,就能建立起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84.
首先,指出Lemaitre等提出的高周疲劳损伤演化方程只适用于等效应力循环为等幅的加载情形.然后,基于等效应力循环为不等幅的加载情形,推导出适用于高周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说明上述等幅加载情形的损伤演化方程只是高周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的一个特例,且后者的结果更具一般性.  相似文献   
85.
生态文明的道德与法律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两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自觉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对保护环境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两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6.
对于民族成份作假骗取高考加分的考生,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取消录取资格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处罚,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的渊源,民族成份作假考生的行为不是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对考生实施行政处罚缺乏事实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处罚,依据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取消考生录取资格,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取消考生录取资格也没有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一起离婚案所涉几个法律问题的分析 ,论证了如何完善立法 ,正确适用法律 ,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以全面维护无过错方离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88.
日本声称拥有钓鱼岛领土权的论据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麟 《太平洋学报》2011,19(7):93-104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钓鱼岛之争事起以来,日本声称拥有钓鱼岛主权的论据,大都出自1970年9月17日以琉球政府官方名义发表的“关于尖阁列岛的领土权”声明。之后,日本外务省根据该“声明”的精神,于1972年3月8日发表“尖阁列岛分明是日本领土”的官方见解,坚称钓鱼岛归属日本。“声明”和“见解”出笼后,成为日本历次官方发言人用来与中国交涉钓鱼岛主权的持论依据。尽管日方在申述自己的主张时提出许多理由和证据,但大致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经纬线划界法;二是无主地先占法。因此,本文在弄清日方所谓主张和论据的同时,对其“经纬线划界法”和“无主地先占法”的辩词,一并加以驳斥。  相似文献   
89.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土地开发、征地纠纷等引发的农民维权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甚至升级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些冲突,农民维权方式先后经历了"日常抵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三种行为模式的演变。作为转型期农民维权的新方式,"以舆抗争"有其自己独特的产生原因和维权步骤,也有自身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需要全面把握。"以舆抗争"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维权方式,而是会在特定的维权情境中以最优的效果和其他维权方式进行组合,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常见的维权方式,更加有力地表达农民的权利诉求,实现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90.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城市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城市"诸多指标中,法治是核心要素之一。30年来,中国已走上法治道路,其中大城市的法治建设作了重要贡献。依据世界和中国经验,世界城市的法治化应走"强政府"大社会"的路子;应创建"法治型"政府,关键是做好人权保障和权力制约;应创建"服务型"政府,将"职责"置于"职权"的优先地位。北京作为"世界城市",未来仍应十分重视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