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王粲与刘桢的位次上 ,钟嵘视刘桢于王粲之上 ,刘勰正相反。他们的观点与评论直接影响到后人的王粲、刘桢之论。文章细析钟嵘、刘勰在文体论与重要审美范畴上的认识差别 ,阐明二人在王粲、刘桢位次上的不同观点的缘由  相似文献   
42.
“信、达、雅”依然是我们在翻译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中,人物的心理、言行必须符合人物的典型性格,符合人物的相互关系。翻译应注重整体把握,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是形似与神似发生矛盾,宁可离形一尺,也不离神一寸。译文不仅要表达原文的表层意义,更须传达出原文的深层意蕴,还得注意语意的衔接。文学翻译不是文字翻译,文学翻译要表现出作者的风格、文采、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特有的美。应尊重并珍惜原文中固有的形式美,或对偶、或排比都应尽可能保存。  相似文献   
43.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4.
作家对小说读者的关注、读者阅读期待的改变 ,以及作家读者意识功利指向的摇摆性和文化指向的复杂性 ,对 2 0世纪初中国长篇小说由俗入雅、回雅向俗、雅俗并存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综观百年来对严复‘馆、达、雅’的讨论,可归为辨难和辩难两大类。辨难主要讨论"信、达、雅”的内涵与作用,剖析三字说的疑惑,厘清三字之间的关系,讨论“信、达、雅”的联系与区别;辩难则对"信、达、雅”进行辩护和问难,但辩护理据不足,信和雅受责比达要多。总体上看,以辩难为主。  相似文献   
46.
文艺雅俗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北方论丛》2000,3(4):82-85
伴随着文艺的平民化通俗化,文艺界对雅和俗展开了争论,雅和俗并不是衡量艺术品的标准,只是艺术家反映生活的形式,雅来自于俗,俗中含雅,彼此共生。随着人民大众主体地位的确立,人民群众的欣赏要求将日益得到社会的肯定,通俗艺术中的庸俗将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47.
张养浩是元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散曲的人,他的山水散曲,是其山水情怀的结晶。传统山水文化的涵泳、故乡山水的陶养、经历仕宦后的彻悟,共同促成了他的山水情怀;在云庄别墅的经营、赏会以及山水游观中,他抉发出自我精神观照下的山水之美,发为词翰歌咏,成就了他的山水散曲;其风格清丽俊逸,与其他作家的山水散曲相比,要宁静、率真、旷逸、超然得多;他的散曲的"雅化"特征,即与其脱俗的山水题材、懿雅的山水情致、怡然于山水的清妙天机和适意忘怀的审美境界、驱遣灵妙的属词达意、山水之作的清雅意境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8.
朱彝尊与其妻妹的恋情使其艳词独具与众不同的真挚、醇雅、叙事性加强等审美特质。将朱彝尊流连歌坊、寄迹青楼的艳词与其以《静志居情趣》为代表的有特定对象的艳词进行比较,其写作手法与情感的质地均迥乎不同。它既无狎邪游玩之意,亦无比兴寄托之慨,只是真情实感的叙写。其沉挚深通与所恋对象的特殊性使之具有清新醇雅的文人风貌,这在艳词的历史上还是比较特出的。  相似文献   
49.
周密是宋元之际的著名词人,一度领袖艺林,但身后之名不显。清代词评家对他毁誉参半,但均承认其艺术才能。周密艺术素养极佳而并未成大家的原因与时代风气有关,更与本人创作心理有关。他的三种创作心态——寄闲、志雅、逞才,是他创作的驱动力,也是制约他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0.
坚持不懈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宏观工程;古籍今译时应该做到目的明确、范畴清楚、语言信达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