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请"的词义特征是涉及交际客体方、以言语交际为形式,其词义凸现动作感,"求"的词义特征是不一定涉及交际客体方、有所凭借、目的性强,其词义凸现目的性."请"最终发展为表敬副词是由"请"与"求"的词义差异及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所决定的."请"与"求"的共存提供了语用选择的基础,具体的语境又对它们的词义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2.
张诒三 《殷都学刊》2001,(3):99-101
<三国志·魏书>中程度副词既有从上古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又有汉魏时期新产生的;各组意义相近的程度副词形成了在意义上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上有共性又有分工的系统,反映出中古程度副词向整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百喻经>中的"都"全为范围副词.按其语义指向,可分为四类.拿它与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的用法相比较,有两点不同<百喻经>"都"语义指向谓语时,句子主语一般是表示个体概念的单数名词,"都"强调动作本身的彻底性、周遍性.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百喻经>"都"语义指向宾语时,总括宾语表示的全体对象,不受条件限制.而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总括宾语时受限.<百喻经>中的副词"相"主要有三种用法"互相"、"递相"和"偏指",与现代汉语副词"相"的意义差不多,都主要表示"互相","递相"义和偏指用法很少.  相似文献   
54.
论题试图从“NP+在+处所词+VP”结构的语法分析、“在”的历史演变和“在”的方言用法三个方面论证副词“在”是从介词“在”衍生而来的.演变的轨迹似乎是:从唐代开始,人们用“在这(那)里+ VP”表达在这(那)里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由于其在口语当中被大量经常地使用,出于表达简洁的需要,在长期使用当中“这(那)里”逐渐脱落,至近现代形成“在+ VP”的表达正在进行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55.
"很"的否定格式"很不VP"和"不很VP"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非常高。学者们对其句法特征尤其是对"不很VP"展开了讨论,看法上存在一定分歧。从句法结构和句式选择方面对其句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6.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带动语言表达形式不拘一格。文学语言的表达特征也由原来被看作变异的组合形式所代替,呈现出"循环结构"、"零标点"、"短句聚合"、"副名组合"、"同素铺排"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57.
"只是"是词,"只+是"是词组,但由于它们外在形式相同且所处语言环境相似,因而容易引起理解和分析上的错位.本文在分析它们用法的基础上揭示了"只是"与"只+是"的区别性特征和分辨方法.  相似文献   
58.
英语词汇表达的意义与其用法密切相关。词汇之间搭配关系不同,词义就不一样。文章研究英文“way”用作副词时与介词短语以及副词的搭配关系,并分析英语学习者容易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59.
刘黎 《唐都学刊》2010,26(4):113-116
"不"与"弗"是上古汉语常见的一对否定副词,二者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前人对二字在语义上的区别曾有诸多阐述,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结合甲骨文、金文及传世文献的相关资料来看,"弗"并非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或等于"不+之",无论句中谓语动词是否带宾语,"弗"都只能解释为"不"。但"不"在语义上却比"弗"有更丰富的含义,此时"不"越来越成为一个承载量最大的否定副词,这也是它最终替代"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时量副词因其语义和句法表现需要单独建类.其内部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分为若干小类,从而构建时量副词系统。时量副词的四种关系(时量副词与相关时量成分;时量副词与有生动词/无生动词;时量副词与“时候”/“时刻”;时量副词与“间”/“之间”)反映出时量副词的特定句法特征,依此可将时量副词与其他副词区别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