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日语空间性状的时间映射具有局部映射性和选择性,映射具有负向语义选择偏好;形成“水平线性空间>垂直线性空间>立体三维空间”维度制约等级。上述制约特质是时空隐喻概念相似性与语言类型特质共同驱动促成的。概念相似性是其内在驱动力,相似者易于映射,反之则受制约性强;日语的时间性特质是其负向语义选择偏好的外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语言实践出发,探讨了语法关系中的目的复句,认为一般语法著作中不提目的复句或作为因果句的一种下属类型是不妥的,目的句有跟因果句不同的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并从目的句的界说及类型,如何区分目的句和因果句,以及目的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3.
保险合同因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并以双方的相互诚信为基础。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主要依赖保险人提供的说明。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引发了多种保险合同纠纷。其问题主要存在于保险人订约说明时间和说明内容方面。应确立“投保人冷静观察期”制度,区分“法定免责”与“自定免责”条款以及有限制地适用“疑义利益解释规则”,以完善我国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制度。  相似文献   
24.
《庄子》一价形容词简单谓语句的基本句型共有四种:(1)s+PAnl(共310句)(2)S+Adv+PAnl(共227句)(3)S+PAnl+C(26句)(4)s+PAnl+O(2句)。句型(1)有6种不同的结构模式,句型(2)作状语的主要是副词、带词尾的状态形容词、介宾短语等,句型(3)中作补语的主要是介宾短语,句型(4)宾语是形容词的配价补足语。  相似文献   
25.
罗素的《论指称》一文在研究成果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该文的主旨是解决"非存在物"、"同一律失效"与"排中律失效"这三大哲学难题。实际上,罗素在1903年《数学原则》中的指称理论足以解决这三大哲学难题。《论指称》只是罗素解决悖论系列工作中的一部分。它为罗素提供了一种解决悖论的工具,即摹状词的逻辑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罗素成功地消除了引发罗素悖论的"那个由不包含自身的类所组成的类",并维护了《数学原则》中的非受限变元原则。  相似文献   
26.
现代汉语词汇"以物指人"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机制而产生。隐喻通过心理相似把事物和人联系在一起,转喻通过人与物的相关性联系人和物,它们都是通过对物体的认知揭示人的特征借以指人,少部分特征得到突显,大部分特征被隐藏。"以物指人"现象一部分是原有词的义项增生,另一部分则是短语词汇化产生了新词,来源于不同性质的词汇现象。这些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7.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条件分句可以分为原型奈件分句和隐喻式条件分句.在原型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表达其原来的语法意义,二者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在隐喻式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脱离了其原来的语法意义,而语法隐喻使语法符号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8.
王玉苹 《唐都学刊》2013,29(1):117-121
传统理论认为特许合同的争议应由当事人指定的管辖机构,主要是东道国法院管辖。然而基于投资条约建立的国际仲裁庭也可因为投资仲裁的无默契性特点,合同请求与条约请求的划分以及条约中的保护伞条款主张对特许合同争议的管辖,由此引起特许协议争议的合同管辖与条约管辖之间积极的管辖冲突。在条约中限制仲裁庭的管辖权,要求投资者放弃替代管辖权以及适用司法礼让的原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29.
The expanding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in the Western World may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y religious and socially conservative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s and thei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I look to the field of moral psychology, particularly Haidt's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to provide greater clarity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this tension and a resultant tightening of the boundaries of acceptable diversity that could ensue. I then outline some concerning indicators from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s relative to their potential willingness to tolerate conservative perspectives in meaningful ways and identify some specific areas of possible tension for conservative therapists trying to integrate their deeply held moral values into ethical practice with same-sex couples, with a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viability of “conscience clauses” and values-based referrals. I conclude with some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which the field of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can reduce the potential for conflicts and thereby reassure these clinicians that they continue to be welcomed even if their vision of marriage differs from that which is formally endorsed by thei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相似文献   
30.
Unusual events, beyond mere coincidences, may occur during the course of psychotherapy. Yet, clinical training often does not prepare therapists how to understand and potentially engage with these encounters. The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explore the emergence of synchronistic events in therapy, while providing two clinical case composites to illustrate the author’s central points. Drawing on the Celtic concept of “thin plac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synchronicities and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s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