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569篇
理论方法论   190篇
综合类   3466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41.
江苏50年的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发展分为前(1949~1976)、后(1976~1999)两个阶段.尤其是后一个阶段散文,由于回归五四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更新17年的散文观念及作家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散文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不仅表现出江苏的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与艺术风格.江苏散文创作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942.
审美活动虽然是人类最具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 ,但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地域辽阔 ,形成了南北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识差异 ,然而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门时北方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左右了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通过概念的定型化和符号化以后 ,整合为重内心体味而轻形体视觉的审美思想 ,给予中国文学以十分深刻的影响 ,而春秋时期的审美道德化实际上是对中国人原初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43.
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村民自治从农民的社会实践中破土而出,在其发展过程中屡经波折,经历了三次大讨论,可以说是在质疑中不断前行,为我国基层民主和乡村治理求取真理,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民主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村民自治仍然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从国家层面上看需要政府进一步放权,从民间层面上看需要进一步的社会发育,在点滴推进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44.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人格 ,其特征是 :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流露出的美学思想正是当代高校美育所要借鉴的 :至人最美 ,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 ,知识分子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945.
句法自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句法自为强调语言内部的自我运行机制,句法的相对独立性则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从交际功能来看,语言现象无疑具有社会认知倾向.因此,句法自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认知语境,而句法自为的主要制约条件显然有二:一则话语生成受制于认知,二则话语过程受制于语境.  相似文献   
946.
经过新时期和新世纪的时空更替,市场经济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国人在思想情感诸方面也随之发生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虽然总体看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这一切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相当的反映。亲情的疏远淡薄倾向、友情的世俗疏离倾向、爱情的性爱泛滥倾向等,就是这种情感审美取向的现实转变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947.
“韵”、“势”、“味”、“趣”是汉语口语的四个审美范畴,它们涉及到了汉语口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为诉诸于人的感性形式的口语,其形式上的美肯定是占主要的,因而从口语审美的静态和微观表现上,取“韵”范畴作为代表;从口语审美的动态和宏观表现上,取“势”范畴作为代表.“韵”的基础上构成了更加富有整体性和节奏感的“势”;从口语审美的内涵上,取“味”范畴作为代表,“势”是“味”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汉语口语的内外结合上,用“趣”范畴来表达汉语口语与其他口语的区别.这四个范畴相互联系、共同依存,组成了认识汉语口语美学现象的网络上的纽结.  相似文献   
948.
Spontaneous and organized population movements have long been used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a country's goals of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At the local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movements have frequently done the opposite, fueling local grievances, sharpening group distinctions, and at times creating ‘sons-of-the-soil’ conflicts.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this apparent tens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political rationale for internal migration and the political impact such migration has had locally, in four minority regions of China and Indonesia. I argue that the specific manner in which migration affects local politics is influenced by a country's political regime. In Indonesia,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is observed in electoral politics, where ‘politics of place’ have been allowed to emerge. In China, it is perceived in the curbing of national minorities’ territorial autonomy. The role played by local elites and group competition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 and migrants a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949.
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系统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创作方法。从“传神论”的哲学源头入手,讨论各家思想对其画论的影响,论述“传神写照”这一理论中“神”的内涵,重点从审美体验来论证“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概念,从而加深对顾恺之绘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50.
《艺术美学》一书把艺术美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绿色工程”来构建。在写作取向上的素质美育追求 ,学术体例上的自足性 ,美育操作上的实用性和理论表述方式上的圆融美 ,使这部探讨各艺术门类美的学术专著 ,系统而不失灵活地将大众喜爱和渴求的艺术知识与人文知识 ,用学理谨严而又灵动鲜活的话语结构和叙述文体亲切道来。既注重了专业积累与理论水准 ,又注重普及与提高的有机协调和统一 ;既注重艺术美育知识的介绍 ,又深入浅出地传授艺术鉴赏技能 ;既有宏观的理论拓展 ,又有具体艺术样式的独到剖析 ;既有历史的纵向展开 ,又有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热点扫视。这对于在青年学生中实施艺术美育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