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6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篇 |
民族学 | 27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50篇 |
理论方法论 | 121篇 |
综合类 | 2807篇 |
社会学 | 31篇 |
统计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260篇 |
2006年 | 306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83篇 |
2003年 | 262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再现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美如何在英译中得到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992.
文章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93.
李素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作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系列小说构建了风格鲜明的文学世界,在文学审美现代性的建设上做出积极探索。一方面,渡边小说展现了当代日本压抑庸俗的社会现实,将平庸的世俗生活作为主人公沉沦于其中及其故事展开的灰色背景;另一方面,渡边小说把审美化情爱作为创作重点,以此作为拒绝平庸、拯救生存的救赎之道。这秉承了日本唯美情色的文学传统,也取决于渡边中间小说的创作定位。然而,渡边式的审美化情爱无力完成生命救赎的重任,并在审美现代性的道路上步入歧途。渡边文学在文学审美现代性上的探索有得有失,它是当代日本文学现代性建设的一个样本,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冷成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时,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时间率领空间和收空于时,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空间的审美机制。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园感的心理机制。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营造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其表现可分为时间是否定空间的因素、空间不能作为时间的归宿、彰显时空的客观性等数种。这种悲剧感因为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建构方式而成为悲剧美。 相似文献
995.
鲍远福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22
与传统文艺形态的表意方式相比,新媒体文本实现了“语图关系”向“语图间性”的“过渡”和“转向”。从跨学科的视角看,新媒体文本的表意实践力图建构一种“语图间性”的理论模型,表现为“望文生图”“读图思文”“图文悖谬”“图文互见”“文嵌图内”和“图溢文外”六种批评模式的多元互动。“语图间性”模型是对现代传媒全面参与文艺实践的学理阐释,也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体系创新和范式转换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96.
从影视本体研究看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与影视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学术界有学者反对文学与影视联姻,认为两者相连是一种相互伤害.但是从影视与文学两者所走过的道路,从影视本体性质进行严肃地考察,所有的一切都在昭示我们影视与文学的联姻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997.
刘志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2-88
本雅明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独立思考作为自己一生的思想姿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来理解社会,同时实施自己的现实批判、思想突围和精神救赎.他的思想集中传达了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其批评姿态和精神关切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于中国当前学术批评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以视像为主要符号的视觉化传播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的时代特征。它对传统艺术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艺术形态的视觉化主要发生在以文字符号形态的小说、散文和以音声符号为传播形式的音乐艺术方面。同时影视艺术本身也向泛视觉化发展。传统艺术的视觉化传播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审美后果。 相似文献
999.
李旭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5-49
就哲学层面而言,人类自身始所面对的真与美的问题是比较基本的问题。哲学之真有其三重规定性:逻辑之真、认知之真、本体之真。同样美学之美也蕴含着相对应的情况。而当谈及真的问题时,便必然进入到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由真及美,美与真相融合,进而确证美的本体。而以其相容之能动性,故此是实践的。这种实践的美学本体论中,美以真为基础,并最终统一于实践的本体。 相似文献
1000.
邱凤香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欣赏和创造某一门类艺术应溯本求源,进行图案艺术的学习、研究、创作应对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美进行全面地剖析。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是当代图案艺术的源头,蕴含着图案艺术所有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