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0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管理学   167篇
民族学   60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43篇
丛书文集   2997篇
理论方法论   803篇
综合类   15830篇
社会学   96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1034篇
  2013年   1047篇
  2012年   1423篇
  2011年   1524篇
  2010年   1270篇
  2009年   1298篇
  2008年   1366篇
  2007年   1768篇
  2006年   1800篇
  2005年   1509篇
  2004年   1513篇
  2003年   1406篇
  2002年   1125篇
  2001年   918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51.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952.
自鸦片战争到上世纪40年代,是中国知识阶层的中西文化观在探索、论争中不断嬗变的一百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总纲领,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全面推到科学、成熟阶段。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知识阶层文化观的嬗变历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文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3.
郭红娟 《晋阳学刊》2008,6(2):90-94
每一种组织,由于自身特殊的环境条件,都会形成由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体系。对资源委员会来讲,这一文化体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对国营事业的理解方面,他们坚信发达国家资本,发展国营事业是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灌输,塑造“公、诚、拼”的国营事业精神,不断强化组织成员对自己事业的认同和对事业应有精神和文化的体认,从而彰显出这一组织价值观念的独特个性。再次,资委会的技术官僚,不同于其它政府官员,他们的目标在于借行政舞台,圆富国强国的梦想。他们虽跻身官僚之列,但却不是以“官”的职能在那里活动,而是以企业者、专家或技术人员的身份在那里活动。因此,他们忠诚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政府长官或某一阶级政党。正是这些精神文化因素使资委会与国民政府其它行政机构区别开来,并成为国民政府执政时期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954.
梅启波 《晋阳学刊》2008,(6):101-104
欧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留学英国的老舍在认知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某种制约。更明确的说,就是欧洲关于东方的知识使老舍认识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形成了某种定式,让老舍形成某种“自我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而不自觉。20世纪30年代老舍回国后,试图摆脱这种影响,在这方面开始了痛苦的文化探寻:突破自我东方主义的影响,探寻中国文化身份。他~jtl,说《猫城记》和《断魂枪》记录了这一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955.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同的审美群体,即"趣味共同体"。这是理解当代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现象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56.
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特文化文学现象,已给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增添了新的成分.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世界性、全球化特征和审美价值,使其有可能以"边缘"的身份,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为中华文化、文学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7.
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构成,城市文化空间架构应注意城市空间的文化的绵延性、空间展开的多样性及其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958.
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文化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表现为全球化的体验与本土化的抗争、同质化的隐忧与文化安全意识的觉醒、文化结构的等级化与去中心化、文化价值的蔓延与冲突的普遍化等形式。  相似文献   
959.
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灿若繁星的民俗文化,形成了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深刻挖掘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政府规制,以创意为核心,建立立体的民俗文化产业体系,有助于民俗文化的生态式健康发展,也会给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60.
王进进 《殷都学刊》2008,29(4):149-153
理解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探析其比较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他美学成就的获得建立在博取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众长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从分析比较意识的原动力——文化使命感和比较意识表征中的“博”在文化参照与“专”在画学的结合入手,旨在述评比较意识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相交合的价值以及在文化心态和方法论层面带给当下美学研究者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