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53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78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49篇 |
丛书文集 | 717篇 |
理论方法论 | 230篇 |
综合类 | 4357篇 |
社会学 | 3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320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364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354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412篇 |
2006年 | 426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386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269篇 |
2001年 | 247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前期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传统的教学互动模型和生成性教学互动模型进行比较,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利用课堂话语分析法,对生成性教学互动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生成性教学互动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周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28-32
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露出当下文论研究中“审美”内涵的漂浮不定和“审美本质主义”的存在等突出问题,值得重视和检讨。 相似文献
993.
谢蓉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40-44
20世纪以来网络会话语篇已逐渐成为除了传统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之外的一种常用语篇.网络会话语篇作为“互动着的书面语篇”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某些方面出现变异,有着异于传统语篇的非常态现象.这些非常态现象也非日常的语用规则和会话规则所能解释,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则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络会话语篇的这些非常态之处.而且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阐释网络会话语篇的这些现象,有利于我们从认知的根本来理解网络会话语篇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994.
医疗会话(medical discourse)是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它通常发生于医疗场所,是治疗者和被治疗者之间的会话。文章对校医院和三甲医院这两种不同的语境下医生和患者间的医疗会话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将医患间的会话进行录音,定性分析与比对两种语境下的语言模式及特点,考察各语境中的最小应答、话轮、重读音节这三种语境线索的数量与功能。结果表明,在两种语境下,医生都仍然在医疗会话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相对来说,三甲医院的医生采用了更为患者友好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995.
丁雪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91-93
戏剧《雷雨》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主要以周萍为主线,考察他同繁漪、鲁侍萍的对话,对戏中人物对话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996.
王元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康德把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质"的契机上界定为"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其用意在于借助审美来抵制人的思想行为受"欲望"所支配,从而使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表明审美乃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但这一思想从王国维把"美学"介绍到我国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到我国美学界的曲解和误解,以致对"需要"与"欲望"不加区分、把"需要"也当作"欲望"来加以否定,从而造成我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的所谓"人生艺术化"而实际上却是与现实人生分离的一种高蹈的理论。由此,在区分"需要"与"欲望"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美与"作为一个人的人"的生存活动的不可分离性,即美是人的生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97.
夏强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14,(1):125-129
检视新世纪冯至《十四行集》的研究,从内外结合的版本研究、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审美现代性范式以及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回顾近十多年研究成果,辨析和反思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展望《十四行集》研究的可能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998.
兰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109-112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深远,但最终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调和,形成中国化佛教。文章探讨了佛教与传统文化之内在天道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境界的区别,旨在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卢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93-95
通过从宏观结构到微观成分的功能文体分析,就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研究提供一种多维的理据:对语篇进行宏观结构的分析,有利于掌握其组织机制;而运用情景语境分析和主位推进分析,能对揭示语篇构成的环境因素、语篇的发展脉络起到总领的作用;恰当的衔接手段分析,则可以为读者理解语篇的连贯方式和领会语篇遣词的技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廖建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0-63
景观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核心部分,提出了新的审美对象、审美方式、审美感官.景观美学的“主题”理论、审美方式的转变、审美感官的拓展,能改善名人故居整体规划松散、展示方式单调、功能单一、过度教育化和商业化等不足,指导名人故居以主题进行整合规划、转变游人的静观式审美为参与介入、展示方式和名人故居利用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