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5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454篇
理论方法论   201篇
综合类   2782篇
社会学   30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拉什在批判地继承了道格拉斯、维尔达夫斯基和贝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文化的核心在于美学性的反身性和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实质就是赋予风险以美学意蕴。拉什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使得风险话语呈现出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既相互抗衡又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2.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3.
<〈清贫〉颂>通过"歌诗"的状形功能,将抽象的思想情感寓于具象的景物之中,将中华民族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完美融合,构筑了"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在音韵与句式的安排及引用语典的修辞方面体现了歌词独特的美学价值.<〈清贫〉颂>在音乐形态上运用了"母曲衍生"的旋法及引申式的多段体结构,符合当代的民族审美取向.平民化的视角及广泛传唱的"接受效果"为主旋律歌曲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4.
石涛的“一画论”美学体系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论述了绘画创作中法则和自由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一画论”美学体系散发出浓厚的佛学思想,也可以说,强调顿悟、直觉的禅宗思潮对于石涛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这进而孕育了他独特的审美心理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5.
当代乡土审美语境中的农村环境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艺术设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与城市强势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农村陷入生态困境与审美误区,“千村一貌”与城乡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传统乡土审美语境面临挑战。农村环境艺术设计应吸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以当代农民为审美主体,既要尊重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的愿景,体现时代气息,又要传承乡土文化与精神,保持地域特色,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66.
余光中重诗轻文,把散文视作诗的附庸。他心目中的现代散文是"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这对于抑制过于随便、松散乃至轻浮的散文有所裨益,但也有明显的偏颇,即未能把握散文美的特质———自然。诗笔可用于散文,但失去了节制,便适得其反。他的散文创作意在实践以诗为文的理念,其成就,说明以诗为文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无可非议;其局限,说明散文中的诗质应有所节制。余光中后来对散文美有所认识,提出了"本位散文"的概念,但因为重诗轻文的理念未能根本改变,故而所作"本位散文"成就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7.
自然美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其精神意向与它所反映的审美态度的价值,它对人类是一种元价值的关系。这种元价值主要表现在为社会美或艺术美提供审美的原型、意象、归宿以及自由的精神。从逻辑上看,自然美的价值方式主要体现为一种审美态度和建构自由的调节性法则。  相似文献   
168.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和自由化。考察人们对审美生存的沉思录,我们发现其中不乏质疑和批判的视角。综合地来看,审美生存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它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解脱之道;其次,它伴随着感性的沉迷;最后,它指向对痛苦的疏离。  相似文献   
169.
《瓦尔登湖》(Walden)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中国译者徐迟首先将其译入国内,译名为《瓦尔登湖》。此后不断出现译者和译本,《瓦尔登湖》一度重译,频繁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重译《瓦尔登湖》的热潮,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对《瓦尔登湖》汉译本的关注。通过将徐迟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新视角切入,对《瓦尔登湖》译文之美进行解构,分析其中作为变量的美学因子,以期为研究《瓦尔登湖》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70.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具有独特的诡异风格,主要体现为小说中呈现的奇诡的意象、多维的时空、传奇性的框架、悲剧收场的结局;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诡异风格,是源于作者对传统妖鬼文化的继承、对“文革”的批判、对佛家因果报应和宿命观的信仰。诡异风格能给读者带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审美冲击,以及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