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73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2922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91.
李华 《河南社会科学》2001,9(4):159-160
效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物的审美价值。事物客观上具备的美是产生审美价值的物质基础。编辑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编辑主体只有站在美学和社会学的高度,运用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等多种手段,才能准确而全面地认识编辑客体的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最终体现出对事物的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92.
人类审美活动具有分属为不同层次的双重性质 :既是受生理、心理机能影响的智能性活动 ,属于自然层次 ;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精神性活动 ,属于观念层次。自然层次决定了审美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使审美具有着全人类性 ;观念层次决定了审美观及审美价值的具体形态 ,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 ,使审美具有着发展性、社会性。审美活动就是由这两大层次交织而成的整体 ,是以非功利认知方式为智能基础的社会精神性活动。仅仅强调实践的社会性或仅仅强调生命的自然性 ,都不能合理说明审美活动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93.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本文就土族服饰发展源流、演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探讨土族服饰中蕴含的原始信仰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4.
王丹 《北方论丛》2015,(1):53-57
作为文学研究的当代知识范型,批评理论在对传统文论的超越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阐释文学的基本思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形态却往往从审美关系论域出发,以批评模式对它进行诠释和界说。由此,忽视了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与文学研究理论构成之间的对应关联,淡化乃至消解了批评理论的双重性质。正视并阐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话语构成和理论视域,对于当代中国文论更新观念形貌、介入本土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5.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审美构成源自于文学经典审美构成的四个要素,即审美性、时代性、典范性和永恒性,以之审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性及艺术贡献将使我们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6.
杨秀芝 《云梦学刊》2012,33(1):87-89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美学也是由男性的历史之手制造并且是符合其男权中心主义需要的,这种男性的美学表现出对病弱女体的偏爱。新时期女性作家重构了女性身体的美学范式。这一美学重构是通过女性身体的健美与男性身体的丑弱对比.以新的眼光设置女性身体描写的空间来实现的。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女性身体形象的重塑,传达出女性建构新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7.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12,33(2):103-106
蔡世平的旧体词感受生活的真实,抒写真性情,追求一种终尚自然的艺术境界,建造起一个既丰富又纯净的审美世界,体现了作者关于旧体词创作的独特的审美理念。他的成功是能够给旧体词创作带来重要启示的。  相似文献   
198.
官作器物、文人器物、民具三者的工匠技艺、结构形式、审美标准等并无“等价关系”。三者时常分离时常交和,显示出中国传统造物一脉相承的主线。通过廓清三者关系、梳理其延承脉络,提出中国审美“意匠法式”六则,以揭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9.
牟宗三以康德实践理性解说儒学是一错误思路。"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表明孟子以共通感论述理义来源,"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两用"悦"字,证明应当以直感判断力解说孟子。分析朱子、阳明的一些言论证明以直感判断力解说儒学则若合符节;并引述康德关于判断力的相关学说、伽达默尔对康德的批评支持上述论点;从而主张,中国道德哲学宜以直感判断力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0.
Previous studies examined how mood affects children's accuracy in matching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labels (label‐based tasks).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to assess how induced mood (positive, neutral, or negative) influenced five‐ to eight‐year‐olds' accuracy and reaction time using both context‐based tasks, which required inferring a character's emotion from a vignette, and label‐based tasks. Both tasks required choosing one of four facial expressions to respond. Children responded more accurately to label‐based questions relative to context‐based questions at the age of five to seven, but showed no differences at the age of eight, and whe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being identified was happiness, sadness, or surprise, but not disgust. For the context‐based questions, children were more accurate at inferring sad and disgusted emotions compared with happy and surprised emotions. Induced positive mood facilitated five‐year‐olds' processing (decreased reaction time) in both tasks compared with induced negative and neutral moods. Results demonstrate how task type and children's mood influence children's emotion processing at different 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