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6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白族女作家景宜的写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延伸到现在,从中短篇小说到报告文学,再到影视作品的写作,她一直坚持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并超越了单一的民族视野,关注边疆多民族的生存境遇,在发掘民族文化最深层的精华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贡献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作品中鲜明的高原意识和女性特色也为她的写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82.
编剧梁振华的电视剧编剧理念深受儒家文化与湖湘文化影响,呈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与文化 旨趣。其电视剧质地鲜明又雅俗共赏,既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儒家入世情怀的烙印,又有对于大众审 美与文化追求的巧妙平衡。梁振华编剧颇具功力,塑造了一批个性迥异、特征独特的人物群像。梁振 华的影像书写实践,昭示着影像资本时代编剧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诉求、个性传达与大众趣味相生互融 的轨迹与空间。  相似文献   
283.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条红线,也是其价值追求所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基本遵循,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各项工作,人民群众也有权利来检验并享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成果。立足新时代,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以此彰显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以“乡村之治”,助力于“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284.
结合煤炭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投影寻踪法,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遗传—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以全球11个主要产煤国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投影方向参数计算得出了各国的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分类特征值和总体综合特征值,并对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对于认清我国煤炭竞争力与国外主要产煤国之间的差距与不足,进而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5.
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自发表以来,对其表达的主题各方评论家自始至终都存在争议,有的从性需求的角度分析,有的从女权主义者的角度阐述,有的从精神领域的宣泄解释,这些评论或解释应该都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仅仅将伊丽莎精神追求的失败归结于上述原因,是不能解释斯坦贝克认为的"说不出的深刻"的内涵,而这一内涵就是20世纪30年代被忽视、被压迫的美国女性所不具备的经济独立性,这才是导致当时社会女性精神追求完全被忽略甚至被反对这一悲剧现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6.
就戴震治《诗》对以信古与求是作为标准划分学派这一问题作一爬梳。戴震 在治《诗》时不仅求是,而且求古;不仅信古,而且泥古。其求古为了求是,舍古无以为是 。而吴皖之分不妥的原因就在于其抹杀了是与古的联系,掩盖了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做出 了名不副实的学术分野。  相似文献   
287.
废名小说具有浓厚的童贞倾向,这种倾向源于创作本性与他的文艺主张的天然契合,同时也 是他的人生追求与宗教情怀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288.
中国社会学的价值追求与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国社会学应当认真总结因人文精神而兴、借科学精神而实的历史经验,突破单纯经验化和技术化的狭隘倾向,摆脱由此而产生的表层化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289.
This study broadens the concept of employer image and demonstrates the relevance of applicants’ sector image when looking for employment in either nonprofit or for‐profit organizations. We apply the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to conceptualize image through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warmth and use multilevel analyses on data from final‐year Master’s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tor‐stereotypical image and are partially in line with our hypotheses. Job pursuit intentions for specific organizations are predicted by both the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the respective sectors’ perceived warmth and competence. Pursuit intentions for the for‐profit sector are predicted only by the image of that sector. However, the intention to pursue employment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is predicted by both its competence and warmth as well as by the perceived warmth of its organizations.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a trickle‐down effect and compared to previous findings on sector image among consumers.  相似文献   
290.
五十年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了对学术研究的一些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由最早的朦胧的想法,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实践而逐渐清晰,并变为从事学术研究的自觉追求.首先,选择有难度的论题;其次,重视资料的准备;再次,学术研究要力求有所创新;在作家研究中力求使"历史的批评"和"美学的批评"相统一.解难,重实,求新,尚美,这就是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中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