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99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580篇
社会学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中国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都经历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跨越。卢卡奇把社会存在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从这种本体论出发讨论了审美(艺术)特性,但他的本体论没有给自然留下应有的位置,因而没有对自然美,对美的感性本质做出合理的说明。李泽厚把他的本体论叫做人类学本体论,并把审美与艺术置于人类本体之上。但是有关“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二元设定,使它失去了内在的统一性,并最终导致了美与美学本身的解体。  相似文献   
992.
论体育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分支 ,离不开美学的基础原理和规律。体育趋向于美 ,美渗透于体育。体育和美学联系在一起 ,是体育科学发展中的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社会和哲理的角度对美的本质进行探究 ,才能达到一个成熟、深刻的境界。  相似文献   
993.
美学在其诞生之初是一门研究感性的学科,在后现代对感性的重视和对理性话语的扬弃中,美学作为"感性学"的这个原初意义被理论界重新看重.同样,后现代兴起的女性主义亦反对传统理论话语的专制而强调女性的感性和体验,因此,女性主义美学不仅能成为美学的分支,而且是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94.
作为参照基点的“美学”的游移 ,“文艺”一词用法的混乱 ,以及研究者本人过于绝对化的视野 ,造成文艺美学学科界定的“困难”。因此 ,清理语言用法的规范化方式 ,破除我执的开放性视野 ,对于文艺美学的思考便显得十分关键。在开放性视野中 ,文艺美学既是一种学科观念 ,也是一种学术视域 ,同时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学理趋势 ,它把取消美学研究上的主客二分 ,以恢复美、艺术和人类存在的完整性作为时代赋予的主题。  相似文献   
995.
发展文艺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艺和审美乃是一种交叉关系 ,文艺美学就是和美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不同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理论 ,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和问题。简言之 ,它主要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和创美规律。文艺的创美要受“自律”和“他律”相互作用的“合律”所支配。面对急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对文艺的冲击 ,文艺美学更应在自律和他律相互作用的张力关系中探索其艺术的特性和规律 ,回答当下现实的艺术实践中提出来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儒家、道家、佛教与西方希腊、罗马、基督教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不同审美追求 ,指出中国在传统上是以乐生安死为主要特征 ,而西方则以乐生恶死或乐死恶生为主要特征 ,同时 ,还分析了产生其不同审美观念的不同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97.
从方法角度反思,当前中国美学界对老子美学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脱离文本的历史语境,缺乏历史性;缺乏以文本为中心的系统观;忽视老子文本的学科性质及其作为美学的转换条件。方法方面的缺陷既不利于美学史书写也不利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因此,在老子美学研究中,应当:通过哲学史的回溯和语言文字的考释,尽可能地回到老子的历史语境中去;以老子的文本为中心,对其进行系统考察;重视老子文本的原始性质,并考察其转换为美学论题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8.
情绪记忆和孙惠芬小说意象创造关系密切。情绪记忆,是意象创造的资源。她偏于情绪记忆,能记住"感动的情境"与机理,主体情绪时而与意象创造呈现共时性状态。这样的情绪记忆使她擅长在文本中捕捉人物心灵的瞬间,并把微妙作为最崇高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意象多是她情绪记忆的审美对象化,是创作主体与人物主体的精神寄托,是文本欲望世界的敞开,是"乡下人"情绪记忆的回溯与印证。成功的意象创造源于情绪记忆而又超越情绪记忆,在动与静、诗性与哲性、感性与理性、并置与对比中充满张力,又充分统一,体现审美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999.
当今越来越多的标语呈现出独特的文体特征,功能主义翻译观指导下重功能轻形式这种一刀切的翻译方法不能指导所有标语的翻译。标语翻译要求在有限的字数限制下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因此,读者的接受性和传播的有效性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标语需要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处理,以实现标语语言的召唤功能和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美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