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歧路灯》是一部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一系列文学形象表明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身正为范"是父亲教育子女成长的关键,"爱得适中"是母亲影响子女人格健全的关键,"延师要正"是子女成才的关键,"交友要慎"是子女成人的关键.研究《歧路灯》的教育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家庭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论秦可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秦可卿这位女性。秦可卿是曹雪芹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兼有薛宝钗、林黛玉的优点,而没有她们的缺点。薛宝钗、林黛玉是秦可卿幻化出来的人物。正因为这样,整个《红楼梦》的始终,秦可卿早已预示,她的言行导演了一出悲剧。《红楼梦》的意义,也只有从秦可卿的形象中获得真正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3.
由于多种原因,百年红学未能将《红楼梦》从文本意义上进行深入的读解,致使红学研究或偏于考证曹雪芹的家世,或对《红楼梦》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猜谜”式的解读,或直接将作品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等同起来等等。本文拟在总结《红楼梦》主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红楼梦》主题以文本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4.
闫红 《河北学刊》2006,26(2):134-138
铁凝的新作《笨花》大幅度摆脱了自身经历的樊篱和艺本思维定势,在复现国家——民族革命历史元叙事中,体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在诗性的日常生活叙事的铺陈中,充满了厚重的生活质感,在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的完美融合中建构了21世纪国家-民族历史的元叙事。它成功地化解了当代文学审美意识取向上的三种矛盾,为新世纪文学走出困境提供了建设性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25.
《乌托邦诗篇》始终贯穿着救赎的主题。这种救赎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给予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压力下经常感到无奈、孤独、麻木的人们很好的启示。作品的救赎主题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尝试用宗教情感来拯救人心,用爱心来实现对人心的救赎,用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人们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26.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新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全面素质的人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将创新和情感贯穿于教学始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扎实.  相似文献   
127.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情感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改变许多学生聋哑英语式的学习现状,教师不仅要强调听说的重要性,加强听力策略的培训指导,还要从人本主义和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情感教育对听说教学的积极影响,探讨积极的情感介入是如何对听说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8.
地貌条件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以及传播,都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为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貌条件,是影响民俗事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地貌条件与民俗事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对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将文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这些都推进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0.
Using social exchange and identity theory,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ital enqing and depression in 372 Taiwanese couples,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active and passive sacrifice on that association. Marital enqing is a unique form of affection toward the partner in Taiwanese couples.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to test for actor and partner effects among study variabl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usbands, who reported more marital enqing, tended to have lower levels of depression. Partner effects revealed that couples’ marital enqing decreased their spouse’s depressive symptoms. Husbands’ sacrifice behaviors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s marital enqing and depression. However, Taiwanese wives’ sacrifice behavior did not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r marital enqing and depression. Chinese cultural principles indeed impacted how couples in Taiwan conceptualized marital affection differently from couples in western cultures, and it provided insights into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ouples’ sacrifices and relational and individual well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