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242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641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也是人类最早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从事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农业需要与大自然打交道,农业生产是在自然场所中显示和展开,自然亲自参与了农业生产的始终。另一方面,从对人类发展的推动来看,农业是人们最早为着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既然农业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存在,它必然体现了人的各方面社会特征和价值。与人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涉及伦理一样,农业不但具有一般伦理的特性,而且因为它同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决定了其伦理关注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不只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更主要的是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农业关注的对象不是人,乃是有生命特性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或者动物具备生命的类特征,而且这些生命特征出于自然,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人在生产农作物的时候需要遵循自然的规范原则,由此亦决定了农业伦理需要在规范伦理学的框架中加以考察和认知。同时,农业是为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人对农业的判断又显示出功利性,使农业呈现功利性伦理的特征。因而,农业伦理具备了伦理学理论的各个层面,甚至将一些看似矛盾的伦理学理论恰如其分地整合在一起。农业伦理不只是单方面属于哪一个伦理理论,而是融合了伦理学中典型的两个流派即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在这种融合中,农业显明出一方面以支撑人的生存为目的,另一方面需要适应自然的客观性特征,于是农业伦理也随之在这两个层面反映出其独具特色的差异性。农业伦理的二重性不只是学理上的一种考量和认定,而且是具体地显明在农业实践之中,农业耕作中的"时"观念就是农业二重特性的实践显现,使农业伦理成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52.
通过剖析上海农业经营形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结合区县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两种新型经营方式,提出加快转变上海农业经营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功利性为特征的,受经济目标的逐利影响,正逐渐步入生态困境。后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将出现农业生态观的原始回归,这将为我国农业传统文化功能的发挥创造机遇。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应重视传统农业文化的诉求,挖掘本土农业文化资源,加强对外引文化的审视,提高农业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4.
Given the scarce resources for public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 analysis should include a detailed perspective on the effects of infrastructure.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modelling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improved road infrastructure on the economy of African countri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tested empirically and used for simulations i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odel, and the effects on production and welfare are analysed. The model also ser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oads on the economic particip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55.
游牧经济的机动性分析--以古代蒙古族的游牧经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00年以前,世界的军事优势一直控制在生活在亚欧大陆腹地的游牧民族手中.在此前两千五百多年间,游牧民族曾经在亚欧大陆纵横驰骋,东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农业帝国纷纷被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所吞并,其原因何在呢?本文认为,这正是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方式赋予游牧民族的灵活的机动性所致.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转牧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7.
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顾客价值理论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分析框架,利用江苏省4市584份消费者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顾客价值和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意向,且在顾客价值和主观规范对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影响过程中起中介桥梁作用;顾客价值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通过行为态度进行传递,而知觉行为控制则直接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从休闲农业经营者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消费者形成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分析和探讨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及观念变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养儿防老”已变得难以为继,多数老人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自我养老,“土地养老”在部分农村地区较为盛行,但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较为盛行自我养老,中部地区盛行家庭养老,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盛行土地养老。究其原因,可从土地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三个面向对其作出解释。为顺应当前中国农村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的发展变化,从可能性、必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层面提出了农业养老的构想。  相似文献   
59.
从推进农村社会良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资本下乡对“三农”发展的影响机制,资本下乡存在政策推力、农村拉力和内生动力三重生成机制。政府层面对工商资本的角色期待是促进农村发展,但研究发现遭遇资本下乡的村庄却出现阶层再造、农业质变、村庄虚化以及“三农”发展“内卷化”的意外后果。资本下乡的实践运作逻辑背离政策文本愿景的根本原因在于工商资本作为一种外来的组织方式侵入村庄,排斥了结构松散的农民,消解了村庄内生力量,因此要摆脱“三农”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必须建立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工商资本纳入农村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0.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 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 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 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 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 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 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 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