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30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2967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杜甫的亲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颇有个性色彩,其情感的广阔性、深重性、真挚性非常鲜明。这一特色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杜甫深受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其漂泊的人生经历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2.
党天正 《唐都学刊》2012,28(5):69-72
连云栈道是古代通行汉中和巴蜀的重要栈道之一,素以恢宏险峻而名驰天下。作为古代的交通要津,它承载着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记录着王朝兴废的更迭嬗变,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雄杰之士为之折腰,骚人墨客赋咏不绝。或直笔正描,赞叹栈道的奇伟险绝;或托物兴感,展示坎坷不遇的失意情怀;或触景生情,抒发古今变异、世事沧桑、兴亡倏忽的人生感触;或侧写旁点,表现伤时念乱的时代忧患意识,显示出多元的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63.
落下闳为巴人之源出赤狄支系皋落氏者,汉代浑天仪由落下闳始造,浑天仪所本理论为浑天说,而由落下闳的族属及其郡望学统、战国测星和西汉改历的史实、浑天思想的神话来源等观之,浑天说、浑天仪或非先秦华夏之族的旧学古器,而极可能起源于四夷中的狄、巴之族。  相似文献   
64.
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顺利传延,虽然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非常重要,但如果忽视人在其中的因素,则无法对该问题完全解释。选取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郝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郝经"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深入分析,发现汉儒在少数民族优势地位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反应,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及实践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5.
朝鲜家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家训中的经济内容中可见朝鲜士大夫在治产上讲究以农为本;治家则追求勤俭节约,凡事统筹安排,量入为出;对日常生活原则的规定中则透露出崇尚美德,救济同族,安贫乐道的士人精神。  相似文献   
66.
换个视角看庄子人生观的积极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生观是中国古代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影响了很多人,包括那些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尽管如此,人们总是认为庄子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作者从人生观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着手,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庄子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提出了达到其理想和目标的方法,要求人们努力去实行.所以,庄子的人生观并非只是消极.  相似文献   
67.
雷晓静 《回族研究》2007,2(3):70-76
当代科学的数字化趋势给古籍整理研究带来挑战和机遇,汉古籍文献数字化成果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回族古籍整理与研究将如何面对数字化,数字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是每个回族古籍整理研究者思考和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尝试着探讨这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对回族古籍文献数字化的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68.
文章概述了突厥汗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和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及研究情况 ,以纪念丹麦科学家魏·汤木森成功解读古代突厥文 1 1 0年 ,并反思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9.
格子藏文碑是滇西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吐蕃时代重要碑刻。分析此碑碑文 ,可以认为吐蕃王朝在滇西北地区及磨些部落中施行了告身制度。碑文记载还证实了吐蕃告身制度确有加赐告身的规定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人类学符号象征理论,分别对凤冠的两大要素———凤和冠进行文化探源,分析了凤冠成为古代汉族女性至高身份象征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