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56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65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221.
文章通过分析中英文基本颜色词的区别,重点总结了英文颜色词在政治经济术语中的应用,指出在翻译颜色词时,不能仅从语言表层意思入手推测含义,而是应该从语言背后所表达的独特文化内涵中去准确理解源语信息,并根据等效翻译的原则提出具体的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222.
本文就当前几部常用教材中的几个古文词句的注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23.
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生产力强弱分化是生产力在运动的本质表现 ,也是国际生产关系与世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实现。经济全球化客观上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强弱分化 ,同时也对落后国家生产力的存亡提出了严峻挑战。洞悉生产力强弱分化的具体原因 ,着力变革生产力的社会环境 ,改善生产力要素素质 ,特别是提高主体要素素质 ,已经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所面临的共同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24.
从借词看汉语对土家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家族与中原汉族长期接触与融合的过程,是其逐渐整合到中华民族母文化圈的过程。在这一整合过程中,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对土家族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土家语中汉语借词占40%的比例以及借词丰富的义类可略见一斑。汉语借词不仅丰富了土家语的词汇系统,也对土家语的语音、句法结构以至使用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语借词的输入使土家语中增加了新的音位成分,形成了新的音位变体和固有词与借词并存并用的局面,甚至使土家语的某些固有句法结构也出现向汉语靠拢的现象。  相似文献   
225.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 ,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作为优秀歌手 ,对歌词和乐律要有深刻了解。怎样将绚丽的语言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在声乐艺术之中 ,使声乐艺术具有更感人的艺术魅力 ,是每个音乐人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6.
介绍了广播数据系统(RadionDataSystem,简称RSD)利用现有调频立体声电台,在其基带频谱的上边界外(57kHz±2kHz处)附加一块用DPSK方式调制的数据信息的频谱(一般称其为附加信近)多工地传送广播信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发端编码器的结构、实现方案以及波形成形截短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个实际模型。  相似文献   
227.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 ,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 ,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 ,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28.
2001年第10期《语文建设》的《“无须”和“无需”》主张胡须的“须”和遇雨止需不进的“需”是同源字,另一篇文章《说与》又主张有缺口环形玉的“”和器皿有缺口的“缺”是通假字。可是,考之于两对词的语源义,却发现前者的“胡须”义和遇雨不能前进的“止需”义,意义上并无联系,是典型的通假字,而后者两个字都有“有缺口”这一共同义素,是典型的同源词,这两篇文章恰恰把这两种文字现象的关系弄颠倒了。  相似文献   
229.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论假借 ,主张“通其所不通则为假借” ,即凡假借其双方在意义上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此论对造字之假借而言是正确的 ,但对用字之假借———通假来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朱氏收列用字之假借 (通假 )实例多与其理论相矛盾 ,而现代许多著名专家不但继承了朱氏的理论而且长期延续着朱氏之矛盾 ,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以朱氏为代表的假借 (通假 )理论应当修正 ,承认通假双方其意义并非一概不相通 ,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230.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思考着天人共参的历史时势下人的本质悲剧,并以历史人物的临终语言作为中介,从悲剧主角、悲剧态度、悲剧效果、悲剧内涵、悲剧根源等不同角度成功地展示了《史记》特有的悲剧美,使它成为一部真正的中国人的悲剧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