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4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82篇
民族学   173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512篇
理论方法论   427篇
综合类   7768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17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753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唐代科举制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忠  崔岩 《河北学刊》2006,26(3):109-113
唐代士人参加科举制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他们的参政议政资格,只要报名科考即可自动获得。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官方对于时政问题从来不规定标准答案,任随考生自主思考,自由表达。这种正视现实的勇气和征集、接受意见的诚恳态度,是唐代统治阶级自强、自信的一种体现。“上下雷同,非国家之福”,是时人共识。在这种背景下,策试才能产生一定的匡时济俗功能。然而,由统治阶级举办的策试,尽管可以揭示某些表层化的社会问题,却无力解决社会顽症;再加上残酷、复杂的政治派别斗争,策试匡时济俗功能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2.
我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生期、成型期、繁盛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喻象性、张力性、审美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3.
撷取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和逻辑遗产的精华,引出对今人思维表达有益的借鉴,是中国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中华先哲思维艺术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胡正武新著《训诂阐微集》在训诂方面所展现的,具有理论与实证相得益彰,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语料丰富内容广博等特点,这是与其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别具一格的研究方法相为表里的。胡君甘于寂寞的治学态度,该书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当今急功近利、充满躁动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尤其显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信访权"之宪法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宪法并无信访权的规定,但一般认为,信访制度的宪法依据是宪法第41条,是公民宪法赋予的建议权、申诉权的具体体现。然而从实践和宪法权利理论出发,有必要对信访权加以分解,分为政治性权利和非政治性权利,从代议机构监督和制衡行政权的高度加强信访制度建设,推进我国宪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6.
朱熹和谐理念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对传统思想中的和谐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是一份值得研究的珍贵的思想遗产。朱熹从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普遍性;从公平性、公正性、和平性、包容性、多元性、适中性、和睦性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原则和基本精神;从宣传教育、建立纲纪、减轻负担等方面论证了实现和谐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7.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8.
在<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作为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悲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物出现的.本文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负有过多的责任,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她还有一些属于她自己的品质精明强干,谙于算计,泼辣直率.  相似文献   
39.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又不赞成以西方晚近某家某派标举西方文化的文化观,而是主张新旧相对论,认为古今中西文化当明其源流,融会贯通,以建设真正的新文化.学衡派现代性源自传统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即西化的立场构成对立互补的关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当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0.
明清诗话将多变而冗杂的诗之"气"理解为大自然或人体之气,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创作心理与倾向,是一种成熟而务实的诗歌理论心态。在对诗气的探索之中,有如寻求隔水蒹葭之伊人,挫折中折射出了一缕淡淡的迷茫。然而正是在这百折不挠的探寻之中,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其探索的过程和经验,实为后人诗歌创作竖起了一面泽被百代、可资多方借鉴的铜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