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65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农村的贫困、贫困文化与脱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和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人的观念入手 ,分析了贫困文化的种种表现及对贫困所造成的影响。同时 ,本文还提出 ,要想使农村走出贫困的境地 ,必须大力发展农教事业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832.
李路路  宋臻 《社会》2007,27(5):134-134
本研究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一个中国事业单位承办的,涉及多方组织合作的林业扶贫项目的个案调查,通过四部分的描述——项目目标确立过程、项目地区选择、社区林业评估工作以及物资采购,通过对项目进行全景式的描述与分析,进而在若干个层面上讨论种种影响组织逐渐偏离其既定目标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33.
孔子<论语>中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论语>全书四百多段文字基本上都围绕仁爱思想展开.为了实现"仁者爱人"的目标,<论语>中提出了道德建设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规定了成为君子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论语>中主张成为君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中要敢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加强道德修养.<论语>中把道德建设和为政治国结合起来,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把正直有德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位者要率先垂范.孔子<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道德教化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有些道德内容规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834.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拟从高校在反腐倡廉工作中采取的"惩与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角度简述强化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和惩治腐败等四项措施齐头并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3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论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认知要求,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掌握。党的自我革命重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从”四个自我“角度理解反腐败和自我革命的关系是把握好这一重大论断的重要支点:即反腐败就是通过党内组织和思想最彻底的自我净化、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最彻底的自我完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最彻底的自我革新、个人境界和执政本领最彻底的自我提高,从而实现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836.
文化代理理论融合文化学和经济学的多重思路。研究表明:特定的历史传统蕴藏某种隐秘的文化信息,社会网络中的隐秘关系往往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制度背景的差异更是会形成社会认知的路径依赖。因此,寻求合格的文化交流代理者,对于处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问题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这是解读文化信息,理清社会网络,跨越制度障碍的可行方式。留学生具有的多重文化经历,通过有针对性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培育源源不断的文化代理人才。  相似文献   
837.
贫困文化与文化扶贫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贫困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贫困文化的两种存在形式 ,分析了贫困文化滞后消亡所产生的贫困回归与贫困潜伏效应 ,指出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扶贫的战略意义 ,从深度、广度、效度三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838.
腐败是将“公权力”蜕变成为个人或个别集团牟取私利的工具,是社会生态系统要素变动所形成的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结果。对待腐败零容忍,就是要在社会生态要素中对任何轻微腐败行为都不允许其存在,以净化公权力施行的社会生态环境。构建腐败零容忍机制,需要通过社会生态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调节,将其纳入社会生态要素,以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形成惩腐倡廉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39.
“十四五”规划强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保障移民后续生计安全,如何增强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成为了重点。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分析M社区搬迁前后移民生计资本的状况,探讨移民后续生计发展问题。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生计资本提高,生计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移民就业持续性差、移民主体内生动力匮乏、安置区产业尚待发展等生计风险。为此,主要从发展人力资本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高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40.
纪检监察作为一级学科蕴含着独特的理论逻辑,这也是其屹立于法学门类之下与其他一级学科并列的理论支撑。在纪检监察的制度层面,整体来看先后经历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纪检"阶段、党内监督与行政监察并行的"监察阶段"和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融合的"纪检监察"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出了纪检监察发展的总体趋势,即纪检监察一体化。从"纪检"到"监察"再到"纪检监察"的制度发展演变体现了党法合力国家治理的理念日臻成熟,奠定了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基础。纪检监察作为一级学科,有其特殊的理论精髓、理论意义与治理价值,三者共同搭建起了纪检监察学科的理论梯度。传统法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难以充分体现纪检监察的新时代内涵,唯有将纪检监察学定位于一级学科,并确立专门的理论体系,才能充分诠释纪检监察的理论精髓。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革新性认知,有助于促进党法关系更加顺畅,并打造中国自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纪检监察作为一级学科能呈现出更高的治理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将反腐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治理效能,同时开拓国家治理的创新模式,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纪检监察作为一级学科的理论范畴体系包括基石范畴与核心范畴。纪检监察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党长期执政,为此,监督模式要从"二元监督"向"一元监督"过渡以实现更权威高效的监督,这是纪检监察学科研究的基石范畴。法治反腐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关键手段,坚持以自我革命为中心,努力实现高效能反腐、全过程反腐和全覆盖反腐是法治反腐的核心要义,这也构成了纪检监察学科研究的核心范畴。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下一步推进,要注重对二级学科的划分、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人才培养的规划,同时做好实践方向的对接,以促成研究成果的高效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