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9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22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从利益的角度看民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阐述了利益在民族产生、发展以及民族斗争中的作用。认为民族、文化之间的完全了解是不可能的 ,民族冲突的可能性永远存在。而减少民族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332.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认为青海要发展必须正确认识青海民族文化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现代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动民族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33.
马梅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155-156
阐述了民族高校信息服务工作发展的趋势,并结合青海民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论述了民族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相似文献   
334.
略论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只有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才能完善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335.
蒙、满、回、汉四族通婚研究──呼和浩特市区的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呼和浩特市自古以来蒙、满、回、汉四族通婚的演化过程 进行了梳理,对四族通婚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蒙、满、回、 汉四族的通婚范围和族际婚率,当代比清代和民国明显扩大和升高,且均无"上 嫁"现象。这意味着四族在城市中不仅法律上平等,事实上也大致平等。民族通 婚率高固然利于、同时也表明民族关系融洽,但通婚率低也不见得对民族交往有 害。"文化交融"或"结构交融"大规模地发生必然导致高民族通婚率,中国城市 民族通婚中"结构交融"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数较少的民族群体,其成员 更有可能与族外人通婚,但由于文化交融、结构交融和政治地位的差异,二者的 关系并不完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36.
台湾南岛语民族历史上曾拥有较高纺织技术,但这种技术没有延续下来.从明清开始,台湾南岛民族的服饰,一方面沿着服饰自身的规律发展演变,另一方面接受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的力量结合,使服饰的文化内涵显得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337.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05,18(4):35-40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较以前认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代人.按照建立政权后控制区域大小并适当考虑历史发展先后的原则审视其中有代表性民族的政治文明内涵及形成过程,许多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都为我们今天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兹参考和借鉴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338.
论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神话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运动中,神话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北方各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是以认同华夏神话遗产为前提的。选用共同的帝王神话模式与母题,采用共同的祀典,皈依同一祖先,是北方各族人民与政权融入民族文化统一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339.
高强 《唐都学刊》2002,18(2):42-46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 ,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在战争进程中 ,清政府对英国的战与和 ,实际上是古代中原中央王朝对周边“夷狄”对策的翻版 ;而战后所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用“羁縻”手法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笼络 ,以达到它们不再侵扰中国海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0.
再论"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民族概念的提出及使用情况,分析了有关民族、族群等的概念界定,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探讨了民族问题的概念和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存在的几个特性,并提出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应注意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