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9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3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422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无论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艺术诸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62.
邓小平的民族平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其内容是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 ,这不是口头上、理论上讲的平等 ,是必须使少数民族发展先进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 ,人民有富足的生活 ,才能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的根本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63.
李照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西南各族中有大量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或在其足迹所至处,或与其在南中的历史活动有所关联,有的则根本与诸葛亮无涉。西南各族中的这种诸葛亮文化现象,毁誉互见,其内涵远远超出了诸葛亮的历史活动,应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364.
民族院校图书馆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昌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77-179
本文根据民族院校的特点,从馆藏建设、专题开发和读者服务等方面讨论了民族院校图书馆特色及其在教学、科研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并展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65.
由地理条件、物产资源和气候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习俗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古代东北地区独特的草原、山水环境对各民族游牧、渔猎生产、生活习俗的影响,各种动物皮毛、肉类等物产资源对他们生活习俗的影响,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的气候因素对他们生产、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6.
程嫩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58-61
就戴震治《诗》对以信古与求是作为标准划分学派这一问题作一爬梳。戴震 在治《诗》时不仅求是,而且求古;不仅信古,而且泥古。其求古为了求是,舍古无以为是 。而吴皖之分不妥的原因就在于其抹杀了是与古的联系,掩盖了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做出 了名不副实的学术分野。 相似文献
367.
本文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民族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和5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揭示了未来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方向。旨在通过该馆的发展历程,为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68.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利益关系协调研究》课题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26-30
少数民族作为西部开发中重要的利益主体,其利益主要表现在直接的物质利益、可持续生存环境的利益和自我发展能力。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利益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开发项目对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动员、创造参与机会是获得直接物质利益的基本方式;通过资源替代和利益补偿调整经济开发行为是争取可持续生存环境利益的重要方式;开发政策和投入对西部地区"三农"的重视,在开发安排的受惠次序、城乡发展关系上关注农牧民、农牧业、农牧区,是保障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获得实惠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69.
安国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23-26
北宋的西北边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 ,外与西夏及其他部族相邻。自宋神宗即位以后 ,为扭转长期以来被动防守的局面 ,相继向外开拓疆土。北宋后期的西北开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人力财力都遭受了重大损失 ,但对这些新边地区的经营 ,又促使了民族关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开拓地区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 ,部族蕃官开始担任汉官职务 ,仿汉官制进行磨勘迁转 ,蕃兵则采用汉兵法进行组织和管理。在经济关系上 ,设立固定市场 ,鼓励蕃汉贸易。颁行关系法规 ,保护蕃民利益。废除土地禁令 ,开放土地买卖。不分民族、地域 ,各类人户均可移居边地耕殖自营。这对宋代西北边区的开发和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70.
中国古代民族收继婚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旺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1):70-73
收继婚是中国古代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也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大量史实材料,探讨收继婚在中国古代民族中产生的历史条件、分类、长期存在的原因及逐渐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