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8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7篇
丛书文集   868篇
理论方法论   245篇
综合类   5704篇
社会学   212篇
统计学   1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Bourdieu and Darbel's classic study of European art museum audiences, The Love of Art (1991),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cademic studies of the social indices of art perception. Its findings were central to Bourdieu's on-going study of culture-mediated power relations, as found in the book Distinction (Bourdieu 1984), as well as social surveys of the behaviour of museum audiences across the world. Much in Bourdieu's account of art perception, however, has begun to appear dated and in need of supplementation. This paper will be a critical but sympathetic re-reading of Bourdieu's sociology of art perception in the light of recent criticisms of his approach. Whilst fine art and its institutions continue to function as sources of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and stratification is somewhat looser than connoted in Bourdieu's work. Beyond the shift to a less rigid taxonomy of social formations, the immense expansion of the visual arts complex has opened up possibilitie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art knowledge beyond the cultivated bourgeois. The erosion of boundaries between the aesthetic and the economic, between art and popular culture, are the result of processes of commodification that have placed museums alongside shopping malls within the realms of consumption and entertainment. New audiences have emerged from this mix with less dichotomized - that is, either cultivated or popular - ways of seeing culture that suggest a revision of Bourdieu's overly integrated account of class and cognition. An alternative, 'postmodern', approach to art perception is entertained, where an aesthetics of distinction is replaced by a culture of distraction, but this abstracts culture from any structural grounding. Capturing the shift to an accelerated cultural present, instead, requires a warping of Bourdieu's categories to account for broader patterns of culture and economy and the accentuation of modern visual culture.  相似文献   
99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淑珍 《学术交流》2005,(10):64-68
“金融生态环境”的提出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次创新与革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信用环境不佳,资金效益低下,金融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金融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此,应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中介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金融机构自主经营能力,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完善东北地区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9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对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促使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党成为一个执政党;促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执政方略的重大转变;促使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94.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市各区、县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单元,选用农村人均超标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农村居民点闲置等评价指标,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三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总分值为依据,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等级划分,为全市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自编的<西部大开发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认知>问卷,对回、苗、蒙、维等各民族以及汉族共3 456名民众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各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都高度关注,但各民族关注的具体焦点有所差异: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回族关注程度显著高于苗族和蒙古族,苗族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在民族交往中的冲突问题上,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其余民族;回族和蒙族对民工权益保护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苗族和其余民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显著低于汉族和其余民族.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一些民族地区民族特征淡薄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亚民族地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一些学术和现实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庆"亚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以下思路:加强"亚民族教育"研究、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形式多样化、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加强"亚民族地区"特殊民族教育立法等.  相似文献   
997.
《秦腔》是一部能代表当今小说创作成就的优秀之作。在贾平凹的创作中也是一部有新突破,在艺术上达到新高度的小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强烈的时代感,新鲜的叙事感。作者通过对清风街乡土社会解体的叙写,表现了百年启蒙文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乡土的变革。  相似文献   
998.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佟延秋 《理论界》2014,(1):138-140,170
一部优秀的3D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3D电影在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电影美学带来了冲击。3D技术华丽的包装是否能掩盖电影原本老套的叙事结构和单一的故事情节?纵观电影史,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却不应忘记一部好的电影终究离不开好的叙事,3D电影也不例外。另外,由于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3D电影的叙事模式多为好莱坞商业片惯用的叙事模式,电影叙事的作用有被弱化或被缩小的倾向,因此,需要对3D电影的叙事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00.
城镇化正在世界兴起。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驶入快车道。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3.7%,内蒙古城镇化率达到58.5%。蒙东地区五个盟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其历史人文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区位状况等与其他地区不同。为此,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必然带有蒙东地区特点。从蒙东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中,探索蒙东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