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3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民族学 | 51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493篇 |
理论方法论 | 115篇 |
综合类 | 2830篇 |
社会学 | 127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91篇 |
2004年 | 260篇 |
2003年 | 239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景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5-61
在19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第三种人"是持续关注和批判的,而对"自由人"胡秋原则保持沉默,并且在事后显出友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胡秋原的文艺观点、文学评论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某些重要观点和思想上二人具有相通性:对于思想自由、创作自由的认同,对于文艺的社会政治功能的辩证理解,对于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接受等等。鲁迅和胡秋原在政治态度和文艺观点的关联与交错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而鲁迅与左翼主流理论家们对待胡秋原的差异则显示出他卓尔不群的独立思想和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2.
SU He-ping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艺术研究期待拓宽视野和运用新方法。本文摆脱了将中西方艺术作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系统来加以介绍的模式,用新的视角审视中西艺术创作的思维特点,着重论述了中西艺术审美文化特征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苏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6)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带有形而上特征的审美活动正从孤立的时空中走出来,融入到更为广阔无限延展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产品也更多地带有了商品属性成为普遍的消费品。这些都给文艺理论在新世纪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文章试从文艺观的调整、知识立场的反思、批评对象的拓展以及批评平台的拓宽这四个方面对消费时代的文艺理论的建设问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4.
15.
熊元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
在刚刚逝去的上一世纪末和当下的文坛上 .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竟成为某些人称颂的“亮点”和效仿的“时髦”。它主要表现在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上 ,更表现在对一些大师作家及文学成就的揶揄与贬损上。文章在对一个时期以来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进行扫描和梳理之后 ,还对其进行了“学理”透析 ,认为 ,当前有些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是以理想取消现实 ,是英雄史观的重新抬头 ,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左的非此即彼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 ,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内的典型反映 ,应彻底摒弃之 相似文献
16.
王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不乏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的这些女性形象虽然性格、类型、角色和功能不同,但她们所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韵味都给人以美学享受和心智启迪,折射着时代精神,传递着作者的哲思,引发了当代读者的共鸣和启迪,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刻字艺术已走过将近三十年的历程,如何提高现代刻字艺术表达能力,已为现代刻字艺术家、文艺理论工作者所重视。从现代刻字艺术发展实际而言,现代刻字艺术性创作原则,除了通常所说的写刻相合、形色俱佳等原则以外,还要注意把握刻前书写的艺术性原则、造型的弹性原则、书刻的审美价值原则等艺术性原则。而这些艺术性创作原则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广读博阅猎取知识、不拘一格敢于创新、勤思苦炼善于雕琢等途径,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墨艺术的“精英情怀”,将法度与性情关系的个性化理解作为创造的动力 ;水墨艺术的“文人情怀”,赋予了这种创造的率性与意趣以道禅学养的功力与心态 ;水墨艺术的“民族情怀”,则是走出古典形态的书斋领域而参与当代生活的实践品格。这三种文化面相的结合与发展 ,不仅丰富着人们对水墨艺术的理解与体悟 ,而且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孕育着活泼的当代生机。 相似文献
19.
20.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