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547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3188篇
社会学   15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多媒体艺术之信息设计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感性艺术与理性科学完美结合的历史性成果。信息设计作为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综合的设计表现形式,在其发展历程、时代特性、产业概况中展示出人类围绕信息传播而进行的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942.
延安时期讽刺漫画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943.
植田寿藏是日本昭和前期美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贡献是构建了以"表象性"为核心的美学、艺术哲学体系.植田寿藏美学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艺术世界无限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充分体认与尊重;(2)多重意义上的"对话"姿态;(3)"弱理论"品格.植田晚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治学理念,即"不是为了生活而学问,而是为了学问而生活",表达了他对于学问的纯粹性的坚守.实际上,在他的美学研究中.同样体现了他对于审美和艺术的自律价值、对它的纯粹性的坚守.这种自律的美学立场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免招致脱离社会、轻视内容甚至形式主义之类的批评.但是,如果考虑到植田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语境--日本军团主义疯狂对外扩张、发动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他所采取的这种超越的立场恰恰显示了其理论的可贵价值.这也是植田芙学能够获得学界量新认识和评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7,27(1):65-68
美学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美学要研究现实中审美活动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现实中审美活动的集中、概括、提炼、升华,以及它的物化状态,即艺术。这就是艺术哲学。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外已有的美学和艺术哲学的一切优秀学术成果,建立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化的美学和艺术哲学。艺术哲学首先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艺术现象入手进行考察,最后深入艺术的本质,而以往我们的研究往往是颠倒的。我们以往的艺术哲学研究的弱点在于局限于认识论美学。应该突破这种局限,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945.
李立 《南都学坛》2007,27(4):10-13
汉人对桑女采桑活动的描绘,在诗歌和绘画的层面上已经呈现出一种超越于一般生活的唯美意义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创作。“桑笼”虽小,但其小巧而精美的造型与刻画,从一个侧面表现和反映了两汉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的生成,显示出汉人在继承前代审美传统基础上的变化与求新。其生活基础是汉代家族生活和庄园经济,而其艺术基础,则是与之相适应的汉代“庄园艺术”。是汉代“庄园艺术”之乖巧、灵动与精美的艺术特点与艺术追求,给予了这种审美情趣以新鲜的活力和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946.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947.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他通过现实的陌生化、人物的符号化、对时间的重构、叙述的重复与循环等方法,使小说文本的意蕴变得格外丰富。  相似文献   
948.
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提出了"艺术化人生"的理论,而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就以精神实践与行为实践具体而周延地演绎了原生形态的艺术化人生,这是中华文明用之不尽的精神养料与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949.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式开启存在者之存在,器具是自然物和艺术作品的一个过渡形式或媒介;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照亮大地而建立一个世界;真理在作品中发生作用,艺术让真理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影片的制作和运作两个方面,即影片的题材选择、情节架构、价值判断以及发行、放映的商业化。而主旋律和艺术电影在90年代出现这种发展倾向则是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电影学界关于电影本质的论争的小环境,以及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自身原因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