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6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191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白一生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下的李白,充满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眷念;对平民、女性的朴素情怀;对人生、宇宙的深沉思索;对诗意人生、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伦理情感、生命关怀、宇宙意识、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2.
称谓的简化与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称谓有两种情况 ,一是官职称谓的简化 ,一是某方言区社会称谓的繁化。前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使用经济的言语来表达 ,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时尚称谓 ,它简明、经济 ,也符合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后者是为了避免社会称谓的尴尬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汉语称谓虽然细致 ,但是也有难于称谓的域段 ,繁化称谓可以说是一种称谓空白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33.
规范命题的方阵理论最多是未被证明的假说 ;将“允许”作为权利性规范词 ,把“不可以P”等同于“不允许P”是规范方阵理论的两个误源 ;规范命题复合形式展开的正确与否 ,决定于是否准确把握规范词的含义和命题联结词的逻辑性质  相似文献   
34.
甲骨槽穴往往形状整齐,排列规则,显示出时人对槽穴形态形式美的追求。甲骨刻辞的排列大多具有整齐、对称、错综之美,有重句复沓、类似序曲、正歌、副歌、尾声、联曲的多种组合形式。甲骨刻辞有时采用省略、虚词等多种手段来调节以形成整齐句式。甲骨刻辞形式与八卦思维方式之间有密切联系的痕迹,甲骨刻辞准备了向《诗经》章法结构转化的形式条件,准备了向《诗经》整齐句式转化的调节手段。总之,甲骨刻辞为《诗经》的产生准备了多种形式元素。  相似文献   
35.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长期积淀下来,使之固定地带有纤细绵柔、明丽清润、朦胧迷离、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等审美特征。心物相契的“雨”意象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等,以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6.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7.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8.
经过半个多世纪广告设计的探索、发展以及国际广告设计对国内的影响 ,“以人为中心、增强艺术感染力、立足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已成为目前中国广告设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并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示于世界广告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39.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 ,实质上是一种由社会主体向自然主体的角色转换 ,这种角色转换表现为 4个层面 :在行为上诗酒山林、随遇皆乐 ;在心理上“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在思想上“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在感情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四个层面归结到一点 ,则是抒写山水 ,营造“心灵屋宇”。文人们在这些“心灵屋宇”中流泄的是真挚的情感 ,人生的顿悟和孤芳自赏的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40.
语言风格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文学风格学是文艺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试从言语的格调、言语的语言化、风格形成的要素、语体与文体等语言风格学研究过程中的几个实际问题切入 ,认为语言风格研究对文学风格研究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