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71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51.
“维”的当代设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信息及信息产业逐渐在人的经济与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发生着重大变化,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多维化”。影响设计教育的因素非常多,再以古老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设计发展的需要。那么新的设计理念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呢?本文就此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52.
李渔叙事结构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渔重视叙事作品的结构。李渔的"结构"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体构思意义上的结构,二是主题意义上的结构,三是谋篇布局意义上的结构。李渔对结构的讨论主要是从戏曲的角度进行的,但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运用到整个叙事文学的创作中去。  相似文献   
853.
1950年代,为响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等方面的海外汉学著作;十年"文革"中后期,则译介出版了一批研究中俄关系、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汉学著作。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译介具有不同时期各以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著为主体、选译的标准为具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选译的目的主要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帝国主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854.
1949年以来,中国女性择偶观经过了了多次变化:从选择优秀的、先进的青年作为自己的伴侣,到选择家庭成分好的红五类作为自己的对象,再到选择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配偶,再到寻找经济上的大亨作为自己的终身依靠,再到多元化的寻找生命中另一半。这些正好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符合,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855.
856.
关于修辞学论著中的用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话形式讨论了修辞学研究和修辞学论著写作中对例子的重视、借用、收集、解释、评价和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57.
李立泉 《云梦学刊》2002,23(2):46-49
近代湖湘文化与程朱理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左宗棠作为一代伟人,其家庭出身、所受教育、生平经历及思想与作风,是对湖湘文化本质内核的一种呈现,即强调个人修养,重经世致用之学,报效国家民族,实现儒学的内圣外王的统一。  相似文献   
858.
赵树理的文风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的特征和意义。宗教迷信、民间传说、戏曲艺术、文学传统四个方面的地域文化 ,是影响赵树理文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59.
贾岛“推敲”的故事,从晚唐开始就有两种版本流传,其情节甚至被正史采纳。但从事件发生的时间、贾岛的交游关系以及文献记录等角度可以考察出,该事件实为后人的杜撰。捕风捉影未必无因,该流言形成及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贾岛自身狷狂又怪癖的性格及苦吟诗风有关,也受到唐朝科举制度、干谒之风和书写传奇之风流行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此外,地域和贾岛在后代的接受史也促进了该流言转变为事实。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史事是由流言演变而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还原和解释可以有助于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背景。  相似文献   
860.
戏曲作品中的李白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李白及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原典之后的影响研究。李白的影响非止一端,戏曲文学的叙事技巧带来了较之传统诗文的表现更为汪洋恣肆的故事流传,戏曲作品受到审美创造者和接受群体———读者(听众)的制约也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时代意识。本文正是通过对后世戏曲中的李白题材作品全面系统的考证叙录,梳理其故事情节的渊源变化,反映出李白形象在后世的流传特点,从而揭示中国文化中李白接受史的内涵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