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7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182篇 |
理论方法论 | 103篇 |
综合类 | 856篇 |
社会学 | 17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而未成年犯罪人有很大的比例是由被害人转化而来,这种转化令我们痛心,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文章尝试探讨了未成年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心理原因以及预防被害的措施,以期在犯罪预防上有一个不同的视点,防患与未然,减少未成年人的被害,从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急公好义、刚柔相济、谨言慎行、外圆内方,这16个字可概括茅盾人格的主要内涵与个性特征。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五四文化精英的幸存者,虽面对自我人格时代扭曲的同样厄运,但因其内在条件与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而分化为"左"、"中"、"右"三种类型。茅盾人格从"刚柔相济"发展到"外圆内方"、"以柔'蔽'刚",并非人格自律标准的降低,而是"所处的社会状态"使然,他不得不调整策略以适应特殊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4.
曹峰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9
十六大报告是执政为民的伟大宣言。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要以先进性来保证,先进性要通过执政为民来体现,这就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践"三个代表",并把"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执政为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 ,由于其相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不同朝代可以传抄、沿用。而社会主义必须彻底废除旧刑罚 ,创立新刑罚。但是 ,不管旧刑罚还是新刑罚 ,作为法律文化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历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刑罚适用在法律文化方面对封建社会刑罚适用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刑礼并用”治国方略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封建社会严惩贪官污吏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历史经验 ;封建社会对死刑的慎用对我国改革死型制度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建构科学的人学理论 ,关键是为其确立一个总体性方法论。马克思以前的哲人们未能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 ,目前理论界对人学研究所陷入的困境 ,关键在于没有或没能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一问题。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 ,只有自觉地把它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之中 ,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属性 ,准确地揭示人的本质 ,由之才能建构真正传达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任美衡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5):85-88
"文革"农村小说对"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探索,是通过对如下几种女性命运进行观照而完成的:一种是出身于没落地主、富农家庭,在婚姻、"贞节"、生育等方面饱受封建伦理道德摧残的人格萎缩型女性;一种是经受过旧社会的煎熬,但在新社会终于获得了新生的妇女;还有一种是长在红旗下的年轻人,她们"家庭出身好,文化程度高,又有丰富的斗争实践经验",因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当然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曾小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1):23-29
源于西方社会的“环境伦理革命”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并没有把自然物纳入道德关怀。因此,必须对“天人是一”、“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三个命题进行重新诠释,以阐明“人”和“天”的关系,实际上是人和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存在,整个世界就是“我(大我)”本身,只是由于人的“自我意识”的作用才有所谓人(小我)与环境的区分和对立。所以,追求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正是作为能动者的人的行为的应当。 相似文献
19.
论流行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17-119
流行语是主客观世界的变化在语言中及时的反映,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被频繁地使用,它随时代而产生,多数随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相似文献
20.
肖建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58-62
老子"有无合一"的境界形态哲学思维,在人生社会领域表述为与"柔弱"合一,"有无"与"柔弱"合一是对人生社会领域"无"与"无中之有"统一于"无"之境界的境界形态"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论证。王夫之以实有形态的"有"与"有中之无"合"柔弱"于实有,一方面揭示老子境界形态"有无"思维的"虚无"思想根源;另一方面,论证了实有"有无"为思维基础的"有无"与"柔弱"合一于实有之"有"的实有形态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