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26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31.
大数据战略视野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数据战略视野下,很多国家纷纷制定、完善和执行着自己的信息网络安全法律,并已形成世界潮流.从国内外的大数据战略与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分析来看,我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对于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保障,目前需要完善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明确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立法的目的与宗旨;基本法层面,尽快构建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法律保障有机体系,重点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实施层面,加强与完善具体领域的单行法与配套法建设,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完善法律框架之外的协作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2.
文章简要陈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趋势和信息时代对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并再对信息时代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新模式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33.
本文指出高职院校采取“大课堂”教育模式,是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34.
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是正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5.
大股东控制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琦  许俏晖 《统计研究》2009,26(11):93-99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内部治理机制特点及外部治理环境,从大股东行为的视角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加入年度控制变量、行业控制变量和公司财务特征控制变量后,对三项反映大股东行为特征的因素,即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和制度环境因素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大股东的高持股比例是其占用企业资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因遭受较强的外部融资约束而持有较高水平的现金。此外,制度环境的发展程度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表明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  相似文献   
36.
论王夫之诗学中的审美主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主客论是王夫之哲学认识论在审美领域的贯注 ,具有极强的理论生长性。它以“情”“景”之双向互通关系为根基 ,又以“景中情”“情中景”“大景中小景”之范畴为枝干 ,向下深掘而紧抓“现量” ,向上伸展而直入“神理” ,从而建构起一个较完整的诗学体系 ,对审美活动本体内蕴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37.
大数据安全问题是信息时代刑法面临的全新挑战,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数据的价值属性通过“量变”实现了“质变”,催生了新的法益保护需求并弱化了传统法益的刑法保护效果,传统的计算机数据刑法保护体系严重滞后。重新解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并对《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规定进行微调,是实现计算机数据刑法保护体系完善必经的司法途径和立法途径。  相似文献   
38.
大数据与微时代: 虚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双重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与微时代引发了虚拟社会的多重变革,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呼之欲出,虚拟社会公共服务的走向、模式、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受到推送途径、参与机制、数据基础、保障措施等因素的制约,虚拟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相对有限,其体系面临着解构与重构。大数据与微时代是当前虚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育公共服务精神、推进虚拟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强化多元参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完善虚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秩序等途径,科学、合理地对其加以运用,将会有效助推虚拟社会公众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are allowing more social connectivity and making possible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of a different natu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if social workers related to active social policies from Malaga province (Spain) are using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to shar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nd if there is a mirror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relationships. Since it is an experimental model, through virtual ethnography and through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ology, we observed the presence, connectivity and analysed the structure of relationships that keep 235 professionals from 52 organizations in Facebook®. Moreover, the model uses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 of modularity for detecting online communities, which are compared with distribution of professionals in their organizations. Results show how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applied to social intervention are massively and frequently used by professional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tected communities reflect existence of analogy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relationships. The online structure shows a high degree of cohesion and how certain professionals have higher capacity of influence and diffusion depending on position in the online structure. It argues about the opportunity to incorporate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towards social intervention as a manner of soci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cooperation and diffusion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相似文献   
40.
The UK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Citizen Service (ICS) sends volunteers abroad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as ‘global citizens’. Perhaps unsurprisingly, the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on the ICS programme forecloses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resulting in a model of global citizenship we might term ‘soft’. This article presents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ICS volunteers with a specific methodological concern of recognizing the agency of young people and allowing their responses to lead discussion. The outcome is a range of themes across the data that critique the Government’s model of citizenship and, I argue, shows the volunteers to be ‘critical’ global citizens. I then ask whether we can consider this a mode of resistance. I conclude with a final data set that – the case is made – presents an imperative to allow these volunteers to have their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North–South relations recognized as a critical mode of global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