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多孔橡胶粉改性沥青降噪路面材料吸声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孔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降噪吸声特性,利用驻波管分别对30mm、40mm、50mm厚,孔隙率为20%的多孔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和孔隙率为4%的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了不同频率下吸声特性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声波频率、材料、孔隙率、表面形态等对试件吸声特性的影响及材料吸声机理,并按1/3倍频测定了不同情况下材料的吸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试件厚度的增加吸声系数增大;随入射声波频率增大,材料的吸声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多孔隙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比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吸声效果明显提高.因而证明,用多孔隙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路面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悬架和粘弹性地基梁模型建立了二维汽车 路面系统。通过模态叠加法得到了路面位移的显示解析解,研究了路面位移响应的分布规律及路面振动对汽车的二次激励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汽车正在经过的路面振动最大,汽车行驶前后的路面振动不对称;路面对汽车的二次位移激励呈周期性分布,频率接近移动汽车载荷对路面的作用频率。 相似文献
13.
从半刚性沥青路面的的底基层、基层两个角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非荷栽型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着重从施工方面提出了一些减少非荷栽型裂缝、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有广泛的沥青砂岩分布,表明志留系曾经有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同时也说明志留系古油藏曾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弄清志留系古油藏规模的大小,对正确评价志留系的剩余资源量及对志留系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志留系沥青砂岩分布特征、形成阶段及形成机理,建立了早期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了志留系古油藏的形成过程,认为现今志留系广泛分布的沥青砂是古油藏形成后遭受构造破坏的过程中以及油藏破坏后油气运移补充的过程中形成的;志留系古油藏并不是一个整一的特大型古油藏,而是仅分布于古构造局部相对高部位的多个大型古油藏。 相似文献
15.
刘必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165-169
结合合肥市黄山路改造工程,分析了刚性路面损坏的原因及改造方法,并根据工程实际要求,从设计、施工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刚性路面的改造方法和改造时的质量控制,以期为城市道路刚性路面的改造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王永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62-6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凹凸不平、断板、脱空裂缝、压碎等问题,目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化"的改造方法。本文探讨了沥青混凝土"黑色化"改造的一些关键做法,指出既要了解旧的水泥混凝土路况并及时对旧的水泥路面进行病害的处理,又要处理好沥青加铺层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
杜艳花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4-77
路面行驶质量是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概述,指出目前对路面行驶质量评价的不足。建议在评价路面行驶质量时引入驾乘人员的心生理指标,从人的角度定量研究路面 相似文献
18.
基面层间推移破坏是目前中、低等级沥青路面典型的早期破坏之一。采用有限元法。对基层和面层之间的剪应力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参数和行车荷载的影响,得出了基面层间剪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严重的问题,采取柔化基层的方法优化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一方面这样并不会降低路面的结构承载力,另一方面基层模量与沥青面层模量的合理匹配,使面层内的剪应力和层底拉应力均控制在较低的应力水平,避免早期损坏的发生。同时,采用一种全新的抗剪性能评价方法——单轴贯入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评价,并铺筑了试验路,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提出的设计理念及试验方法、材料级配,对于国内类似工程必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道路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如何采用预防性养护改进路面管理系统,使路面管理系统支持预防性养护计划的制定;提出整合的方法,分析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在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为如何有效的把预防性养护整合到路面管理系统中提供了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