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9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83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及其立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应当入罪的探讨,针对的并不是应否弥补我国法律制裁体系的疏漏,其焦点在于是否应当将原本属于行政处罚范围的若干行政违法行为纳入刑事制裁的范围。受当前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行政制裁明显乏力,因此将若干情形的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要注意对入罪的范围和程度加以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就对危险驾驶等交通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治而言,关键在于形成多种社会治理手段的整体合力。对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设计应从罪状与法定刑两个方面同时加以改进:一方面,应在罪状中适当增加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并对各种行为方式均设置"情节恶劣"或"情节严重"等限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应在法定刑中增加"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和"单处罚金"的刑罚配置。  相似文献   
172.
《曼弗雷德》和《该隐》是拜伦思考个体精神的两部代表性诗剧,贯穿其间的是关于知识和生命的谕言。理智和情感教导人求真,使人不再盲从信仰;然而现实中的困境又使人看到理性自身的局限性,人不得不在宗教里寻求最后的慰藉。拜伦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中思考理性与信仰的辨证关系。知识——人类认识善恶的手段和目的;生命一人类诞生与死亡的种种困惑;理性——怀疑与信仰的肯定与超越。拜伦在诗剧中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是在对《圣经》的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3.
道德合理性问题是当代道德哲学的中心问题,亦是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学的中心论题。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的形成是以其对当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深刻剖析为前提和基础的。在麦金太尔看来,德性完全占据了道德的中心位置,人类只可能有两种选择:要么返回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要么接受后现代的道德虚无主义。麦金太尔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德性论为道德实践提供合理性说明,对道德合理性原则进行重构,而重构道德合理性原则的唯一途径就是复归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  相似文献   
174.
人类生殖性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伦理争论与焦虑是多重的。首先,克隆人问题表征人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尖锐对峙;其次,克隆人问题反映了功利与道义之间的拮抗;再次,克隆人问题体现了科学自由与人道责任之间的空前紧张;最后,克隆人问题暴露出人类在科技进步与伦理变革之间的焦虑,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冷静思虑。  相似文献   
175.
透过后现代独特的对话视角,不难发现数学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思想观念上,都经历了一个从反思到超越,再到逐步重构的裂变和聚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功能由解释自然下降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逻辑体系,并进一步完成对理性基础的自我解构。当代数学和数学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6.
现代性是祛魅、日渐理性化和世俗化的过程,基于现代性基础而构建的现代文明图景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稳定的共同体秩序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法律是现代文明图式下最重要的社会控制工具,通过对作为权力基础的利益进行衡平而达此目的.当物质高尚、消费欲强的意义世界坍塌之后,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时,通向生态文明的理念整合与秩序型构也需要运用法律的理性且通过法律的利益衡平来达致.  相似文献   
17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需要投资建设发展的项目很多,用于教育的资源必然有限,因此更要注重如何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投资效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国际比较得出结论:我国在公共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结合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应进一步加大初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初等教育的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178.
覃琮 《社会》2013,33(6):93-121
基于对广西两个征地案例的研究,本文发现,农民维权抗争的实践逻辑,不能用现有的“日常反抗”、“法权抗争”和“规则模式”框架来解释。当地农民维权活动的一般性特征可称之为“理法抗争”,其行为理据、策略选择和目标制定都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具体表现为:对被征土地的“待价而沽”、积极运用“拖”的抗争策略、在集体行动中并用“理”与“法”的行动策略,不使事态失控,不与地方政府交恶。农民的“理法”抗争,既根植于乡土社会,也因中国政府政治合法性的转变而导致的国家对稳定的刚性需求、地方追求经济绩效和维稳工作实践之间始终存在某种张力,正是这种张力促使农民在与地方政府争取拥有平等对话主体资质的抗争过程中形成某种“默契”。  相似文献   
179.
180.
环境公益诉讼可分为公众性环境公益诉讼和公共性环境公益诉讼两大基本类型,环保部门可作为原告提起旨在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的公共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从可行性看,环保部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有着国际上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具有现行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实践体验。环保部门务必对其提起公益诉讼的活动进行合理限制和科学设计,譬如务必以已经履行了环境监管的法定职责为前提条件,一般应作为第二顺位原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