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9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83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魏万青 《社会》2011,31(2):97-110
与以往仅从政治权利视角研究劳工居住不同,本文以珠三角企业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全球资本经济逻辑出发,在探究了劳工居住的资本主导型背后的逻辑后认为,企业为劳工提供住宿,是在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情况下,对劳工进行生产控制的竞争策略,是企业经济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2.
基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考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特质。研究认为,在中国固有的人文理性这一文化基调的引导下,佛教文化本土化并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心性哲学层面的深度拓展,这一过程大致发生在唐初、五代末宋初、明末、民初,这4个阶段的中华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人文理性的拓展与心性哲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3.
We propose a new type of non-parametric density estimators fitted to random variables with lower or upper-bounded support.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 we focus on nonnegative random variables. The estimators are constructed using kernels which are densities of empirical means of m i.i.d. nonnegative random variables with expectation 1. The exponent m   plays the role of the bandwidth. We study the pointwise mean square error and propose a pointwise adaptive estimator. The risk of the adaptive estimator satisfies an almost oracle inequality. A noteworthy result is that the adaptive rate is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moothness properties of the unknown density as a function on (0,+∞)(0,+). The adaptive estimators are illustrated on simulated data. We compare our approach with the classical kernel estimators.  相似文献   
184.
当代农民维权行动具有强烈的工具理性特征。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农民维权行动虽能在特定个案中发挥作用,但其隐含的压制性逻辑却会对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难以产生普适性的问题解决规则,难以摆脱工具理性自我否定的内在困境。交往理性是超越工具理性,并使农民维权行动获得理性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5.
斯宾诺莎的自然法思想强调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权力之间的等同关系。从表面看,三者之间的等同关系似乎失之独断,令人费解。但如果从其全部哲学的基底概念“实体”出发,将其自然法思想分殊为两层语境,即实体语境与个体语境,那么,通过分析“实体”概念统筹下的语境论述,就会使这种等同关系的合理性和意义显明起来。实体语境中的等同关系表明一种理想的观念学,个体语境中的等同关系则表明一种现实的政治学。阐明两种语境的过渡与转换,也便阐明了其自然法思想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86.
现代法治理念要求,法律人在理解与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应当谙熟一定的法律分析技能,客观理性地展示依法断案的法律分析过程。逻辑是实现法律理性的技术性手段,法律理性的实现离不开逻辑的指导和规范。法律分析中,逻辑不仅可以为法律理性的实现提供形式上的规范,而且还可以为法律理性的实现提供理性论证的平台。法律分析的理性特点要求,法律人在理解与适用法律时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与规则,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7.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就把情感目标提升到课程目标的维度加以阐述。但当前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了情感教育方式的失灵。情感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摆脱工具理性的“铁笼”,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回归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88.
First, I briefly examine the genesis of debate to define the World Social Forum (WSF) as a contributor to the global justice movement (GJM), since its emergence in Brazil in 2001. I then consider Geoffrey Pleyers' argument identifying a central tension within the WSF, and the GJM in general, between actors seeking to achieve non-domination by expressing anti-power subjectivity and those for whom the path to non-domination lay in strategising and designing counter-powers. Describing what transpired at WSF Dakar 2011and debates since, I question Pleyers' classificatory schema as leading to an unhelpful essentialism. That is, identifying a ‘two paths’ ideal-type and setting out to locate it in the world serves to legitimise one ‘tendency’ of progressive social movements. By contrast with Pleyers' evenly balanced approach—treating of each ‘path’ as possessing the same positive and negative qualities, rather than a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moments in the practice of opposing domination—I find that what he calls ‘the path of subjectivity’ might rather be understood as the product of a certain lack of appreci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demands that opposing political tyranny places upon particpants in an organisation or movement.  相似文献   
189.
海德格尔认为,被形而上学看作思想之本质的理性实际上是本真的思的异化物,它从表象性思维出发,将一切都作为对象看待,不仅遮蔽了存在本身,也遮蔽了本真的思。在他看来,本真意义上的思是与存在本身的应和,是对人们存在“根基”的沉思,只有返回存在本身,归属于存在本身,思才能显现其本真性。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理性的反叛,同时也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0.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话语体系建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与学理性,同时,通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