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生违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年来研究生违约增多的现象,从社会、毕业生自身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对违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违约造成的弊端,提出了减少研究生违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2.
违约金具有补偿性、惩罚性和担保属性.为了使违约金的三个属性整体地发挥功能,国家保留了对违约金进行干预的权利,对违约方提出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而申请调减时,无需举证,法官可参考违约造成的损失、过错、履约程度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83.
对侵权与违约竞合下的精神损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通过侵权之诉进行救济,但同时不能获得对履行利益损害的赔偿.只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责任竞合中的损害才能进行全面救济.附随义务在现代合同关系中的出现是确立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它使违约责任的救济范围向侵权责任靠拢.<合同法>第112条是确立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4.
论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源于英美法系,分成两种形态: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不安抗辩权源于大陆法系,其功能与默示预期违约相似.两者既有重叠又互为独立,我国新<合同法>对两者都进行了继承.  相似文献   
8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与公共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会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严竣形势下,还会同时出现大学生就业过程的违约现象?表层的原因是大学生在利益差距比较中的“保底心理”,即违约的低成本可以承受;深层的原因则是将个人诚信缺失混杂于社会诚信缺失的畸型心态平衡。如何面对大学生违约现象今后既不可能消除又应尽量减少呢?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市场自身的规范调节;加强诚信教育以营造社会大环境的诚信氛围与压力;确保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86.
《合同法》无疑是目前我国民事领域中最为成功的立法,该法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影响。比较《合同法》与《公约》,在合同的订立、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与免责、买卖合同等方面,既可以看出前者对于后者的继受,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87.
刘金凌 《理论界》2014,(6):73-75
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违约责任是传统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典型案例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依据和建构规则。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应从严掌握,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88.
合同解除权的性质属于形成权,合同解除时首先应该允许当事人行使私力救济权,但在一定条件下合同解除权具有形成权和请求权的混合性质。审查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应当将合同目的与违约后果有机结合,防止当事人在对方存在轻微违约行为时滥用合同解除权。某些特殊情形下,应当允许违约方解除合同,但要注意保护守约方,平衡双方的利益。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作为"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应继续有效。在当前形势下审理合同解除纠纷,应慎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89.
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特殊性是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法律反映.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归责原则具有区分性,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方式具有法定性,劳动法应否认约定赔偿的效力,实施法定赔偿制度;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范围具有差异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各自执行不同的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90.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为保护当事人双方的经济利益 ,鼓励交易 ,减少经济损失 ,保障交易安全而设置的一种相类似的法律制度。文章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这两种制度的内涵、外延、相互间的区别以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