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609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51.
明代文学家王九思的杂剧创作以《杜甫游春》最为有名。此剧情节简单,时代感强,是王九思以失意文人士大夫的视角来关照现实政治、抒发满腹不平的抒情诗剧,是明代杂剧走向案头化的开始和标志。本剧继承标准的北曲一本四折形式,以豪放泼辣的曲风,和康海《中山狼》一起完成了北杂剧的光荣终结,开启了杂剧文人化、抒情化、案头化的流变方向。  相似文献   
152.
作为一种原始演剧形态,傩戏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景观与美学想像同现代戏剧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文章以贵州省各种类型的傩戏为分析文本,论析了其美学特质的几个层面:傩戏的戏剧结构体现了碎片与连贯的辩证法则;张扬着生命本质力量与生命觉醒意识的群体美是傩戏的审美本性;用大量象征符号建构的傩戏面具蕴孕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  相似文献   
153.
从形式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体现出了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虚拟性与现实性交织、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审美气质;从功能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涵括了深沉的、别样的审美涵义,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布依戏舞台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多元化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54.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写意的综合艺术,其在有限舞台空间中挥洒出无限自由的广阔空间,其戏曲空间可归纳为回环流转性、时空跳跃性、象征写意性、意象虚拟性四种特质,这些美学特质使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形式优美、意境高远、表现力丰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5.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环境的转变和主要传播媒介的转变(电视取代电影),革命谍战剧再次掀起新的收视热潮,其制作策略也从类型杂糅走向叙事突围,其艺术面貌(俗与雅)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6.
浙江图书馆藏清人黄图珌《栖云石》、夏秉衡《八宝箱》、王廷鉴《梅影楼》传奇和无名氏《照胆镜》杂剧为稀见之曲作。前三种虽有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涉及,但真正读到原作的极少;后一种未见任何曲书记载。《栖云石》的情节和主旨与《牡丹亭》类似,完成于乾隆六年(1741)。清代小说《风流悟》与此剧情节相同,姚燮《复庄今乐府选》选录其15出。《八宝箱》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题材来自于冯梦龙《情史》,姚燮《复庄今乐府选》选录其5出。抄本《梅影楼》取材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至咸丰三年癸丑(1853)之间的实事,剧叙徐夔妻刘怡青在太平军入鄱阳城后跳井殉节事。抄本《照胆镜》4出,与清初朱云从《照胆镜》(已佚)传奇情节不同,叙明陈钺妻妾事。此剧当作于道光朝或其后。  相似文献   
157.
舞台剧是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舞美呈现出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叙事态势;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响等作为舞美的重要叙事要素和视角积极参与戏剧情节、人物的叙事。由于西方现代派戏剧具有比较强的观念性,因此舞美在叙事中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写实性原则,力图通过象征性、寓意性、写意性的戏剧要素对观众表达一种观念,传递出剧作家和导演的叙事意图和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58.
左翼作家杨骚的浪漫剧多借助想象寄寓理想,或通过浪漫题材现实化摆脱转型时代的忧郁症。作为左翼作家联盟早期会员,他还创作了一批写实剧。杨骚剧作体现出现代特色的生命意识、抗争精神和自由意志,同时呈现出独特的闽南文化特色和一种浓郁的怀乡主旨。  相似文献   
159.
李跃忠博士《演剧、仪式与信仰——民俗学视野下的例戏研究》一书,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文献典籍与田野资料相互支撑、验证和补充,对例戏之发生演变规律、艺术形态及其文化习俗内涵作了全景式的剖析和考察,是一部值得高度重视的戏剧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60.
西方语境下的“启蒙”精神的核心是理性精神。在中国语境下,“启蒙精神”被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指称一种实证的方法。此刻,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核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由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精神被具体化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中国主流话剧的倡导者将话剧当成了一种用以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工具而非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话剧的工具化证明了中国的“话剧精神”尚未建立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