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49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1918篇
社会学   690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研究存在战略购买需求的易逝资产销售策略问题。垄断厂商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确定易逝资产定价、供给、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战略消费者通过锚定预期价格安排战略购买时机。不同于通常基于效用理论研究定价的思路,本文首先基于锚定效应和跨期价格均衡思想探寻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的市场预期需求曲线和动静态定价区域;其次在众多预期需求曲线中寻找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即有效预期需求曲线);再次在利润曲面上找出与有效定价前沿对应的容量扩展线(即最大利润曲线);最后沿容量扩展线和有效定价前沿搜寻最大期望利润及相应策略。研究表明,消费者保留价异质和需求不确定性是动态定价和战略购买存在的根本原因;市场在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拥有不同预期需求曲线,最大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预期需求曲线是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动静态定价机制各有其所适用的容量和价格空间,消费者保留价水平和战略消费者规模决定动态定价空间大小,随机需求分布差异只影响动态定价空间形状(即影响需求弹性)。在跨期价格均衡区域内,提价和扩容都会加剧消费者战略购买程度,供给越大定价往往越低。战略购买不仅会降低厂商供给、定价和利润水平,改变不同类型消费者之间高低价购买机会,甚至还可能影响定价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压缩过度供给和虚高价格空间可降低战略购买导致的利润损失。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考虑消费者行为的需求价格理论研究和运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07—2017年收录的题名中含有“员工创新行为”的293篇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5.0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对该时间段国内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发文机构、文献来源机构、代表性学者及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的载文量较少但呈逐步增长趋势,2010—2017年,员工创新行为发文量增长趋势明显;发文量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中有19个为高校;载文量在5篇以上的期刊主要为经济管理类期刊;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员工创新行为主体研究,以及个人特征、领导力、组织文化与氛围等员工创新行为前因变量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开发适合中国情境的员工创新行为量表,在整体视角下探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联及员工创新行为的结果变量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选取浙江省某3市的幼儿园教师244名,使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量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生活冲突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间起中介作用;编制身份能够调节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基于此,幼儿园管理者应当为幼儿园教师划定工作-生活界限,赋予教师“离线权”;避免身份偏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幼儿园教师职业定位,回归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4.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金融可能影响农户的气候适应性行为。基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1 384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使用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若未使用其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程度将下降;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如果使用了,其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程度将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提高借贷易得性与信息易得性,进而促进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行为,农户对于金融包容性的认知能够正向增强数字金融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于资本型适应性行为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在反事实假设下也表现为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资本型适应性行为提升效果最强;数字金融对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率较高、接受过培训的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技术促进效应更高。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公共性弱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它决定了政府必须将公共利益作为政府行为的首要原则,确保公共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表现出了利益化、法外化、低效化的不良特征,导致政府行为公共性弱化。本文讨论了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公共性弱化的现实原因,并提出了规避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公共性弱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迅速发展增加了体育信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为探究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时代的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本文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形式、获取传媒信息的渠道以及体育行为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整理、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对重庆市大学生体育理念和行为、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等提供参考,为新媒体信息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为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稳定和实现现代化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但是研究主要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概述和总结分析上,缺少合适的理论分析工具揭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和发展特征。本文尝试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地方政府部门与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部门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情绪和行动尚未激化,至多停留在集体上访或集会等体制内平和的诉求手段,机会主义的地方政府将采取高压强硬策略;此时博弈均衡结果是(妥协或平和诉求,强硬);(2)一旦弱势群体中出现少数分子采取了"打砸抢"等暴力抗争的行动,由于机会主义政府转而做出较大让步,从而诱导其他弱势成员相继采取暴力抗争行动,事态反而进一步呈现扩大趋势。因此,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延误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而且直接导致了事态的扩大化。最后结合数值分析和瓮安事件案例,剖析了地方政府部门采取的机会主义应急处置措施,以及本文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受托管理机构的寻租行为会导致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运作偏离预定的政策性目标,完善对受托管理机构的激励监督机制, 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对于确保引导基金投资运作的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引入监督成本和惩罚函数,并将其植入Holmstrom-Milgrom线性契约激励模型,构建了一个针对受托管理机构寻租行为的激励监督模型。结论/发现最优激励水平和监督力度一方面受政府与引导基金自身特点的影响,包括政府的监督成本、惩罚力度和引导基金所处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与受托管理机构的履约成本、寻租成本和风险偏好有关。政府应在综合考虑这些参数的影响的基础上制定激励监督策略。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单独采用激励或监督策略并不能取得最优的治理效果,只有将两种策略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寻租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政府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Juvenile crime affects not only the victims of the crime but also the delinquents’ future. How to prevent adolescent criminal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ublic policy issu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is interesting issue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ttooing and adolescents’ criminal behavior.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or not having a tattoo/tattoos is connected to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crimi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larceny, robbery, fraud, assault, drug use, and homicide. A unique sample of 973 juvenile detainees drawn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profiles in Taiwan and the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method were utilized.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ir nontattooed counterparts, tattooed juvenile detaine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commit fraud, assault, drug abuse, and homicide by 3%, 13%, 9%, and 9%,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attoo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arceny or robbery.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given the significant link between tattooing and criminal behavior, the presence of a tattoo in adolescents may serve as a valuable indicator regarding adolescents’ high probability of committing crimes.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past generation, sexual minorities—particularly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ersons—have gained increased visibility in the public arena. Yet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has lagged behind in recognizing and studying this category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his article offe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is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More specifically, we identify and discuss four dominant scholarly frames that have informed LGBT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o date. The frames include a “medical abnormality,” “deviant social role,”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social distinctiveness” view of sexual minorities. We argue that these frames have profoundly shaped the scope and range of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devoted to sexual minorities by showing that scholars using such contrasted frames have been drawn to very different research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sexual minorities. We document and discuss the main and contrasted questions asked within each of these frames and show how they have both enabled and constrained LGBT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We conclude by calling for more attention to the frames organizational scholars adopt when studying sexual minorities, but also for more research on both minority and majority sexual orientations 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