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1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628篇
理论方法论   164篇
综合类   3104篇
社会学   234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肖日葵 《创新》2007,1(6):30-34
当前农村减贫效果有限,原因之一在于农村社会救助以收入维持为主要目标,缺乏"发展"维度。救助对象局限在绝对贫困人口,未能满足边缘贫困人群和有劳动力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资产社会政策主张减贫策略并非简单地直接增加穷人的收入,而是要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与投资。通过资产建设,可为穷人提供可持续生计,提升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降低其脆弱性,增强抵御风险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帮助穷人建立、积累个人资产和社区资产,可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救助的完善。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民族迁徙、通婚、经商、入侍、屯田诸方面入手,通过大量民汉接触的史料,对新疆民汉语互学现象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对民汉语互学现象的发展过程以及民汉语互学现象对新疆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客观地反映出两千多年来汉族与当地民族密切交往的历史以及共同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3.
传统中国的“厌讼”现象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解决纠纷的社会机制和诉讼效益两个方面对传统厌论现象予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现今我国诉讼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公民不愿打官司的原因之一,强调在现代社会除诉讼外,对于其他的解决纠纷的机制应给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然会对我国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和启发.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能力、服务能力、制度创新与公信力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从政府管理理念、体制、政府公信力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升各级地方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45.
19世纪80年代后期之后,晚年恩格斯在批判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纠正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理论,如合力论思想,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思想,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真正动力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如何发展生产力、深化生产关系领域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强化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以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理论界对如何建立资源的产权问题及资源权的行使方式等讨论的比较多,但对于资源权行使过程中出现的关联性问题则较少论及。本文从土地资源在资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入手,充分考虑各种自然资源在自然属性及法律属性上的关联性,提出借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建立土地区分使用权制度。这种对土地及相关资源的立体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7.
土地征用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行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农转非成为城市居民,由此,他们的身份、谋生手段、生活方式乃至居住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农转非人员社区生活中.了解农转非人员社区生活状况,探索农转非小区社区管理方法,对做好农转非人员安置工作,改善农转非人员的生活条件,维护开发区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Government of Bangladesh and the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 public sector capacity‐building project under collaborative public governance. It examines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foreign‐funded and multistakeholder‐led public sector capacity‐development initiative dubbed Managing at the Top Stage 2 (MATT2) project, and how it contributed to the human resource capacity development in Bangladesh. A combination of data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in‐depth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author analysis was adop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roject to have been largely successful, despite som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49.
Using telephone surveys of business/financial journal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 = 200),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agenda-building role of social media content in journalists’ work. Understanding that more non-public relations content from user-generated and social network sites, like YouTube and Twitter, are fast becoming resources for journalists to get story ideas, break scandals, and find sources, we began this scholarly work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such uses of social media. Overall, findings indicate very little use of social media by these business journalists.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50.
当前中国以异地化转移的城镇化模式已暴露出众多的问题,这种以人口非家庭式迁移和异地转移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予以改变。通过对中国第三条农村城镇化道路进行探索可知,以企业战略推动的统筹发展型就地城镇化模式能够弥补前两条道路的不足,可以实现整村、全家同步转移,农民到市民一步的转换,具有多元正效应。在就地转移的第三条道路中,个体的搜寻成本、心理成本、交通成本和住房成本明显低于第二条道路中相应的成本,而生活成本和学习成本则相差不大。将个体劳动供给经典模型进行扩展可知,当工作时间相同时,第三条道路的劳动者个体拥有较高的实际收入和效用水平;从家庭效用模型中也可发现,家庭部门愿意提供的就地转移劳动数量要多于异地转移劳动数量,其更倾向于第三条道路下的就地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