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3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1153篇
社会学   186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案例指导制度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满足了法律适用的现实需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H省法院案例适用情况的实证调查表明,案例指导制度在理论认知、定位与效力、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妨碍了案例指导制度的推进和落实。培养法官参照案例判案的习惯,明晰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与效力,建立全国案例数据公开查询系统,努力实现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972.
就证据种类而言,非法言词证据适用绝对排除规则;就排除阶段而言,《刑事诉讼法》对审判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规定最为详细。受贿证据以被告人供述、行贿人证言这两种言词证据为主,且辩方更倾向于在审判阶段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因此,通过受贿案非法言词证据在审判阶段排除的实证研究,可以分析我国最明确、详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程序设计的运行实效,并发现实践中的规律与缺陷。现阶段,即使是最为详尽的排除规则,在实际运用中仍缺乏指导性。通过规范化程序设计可以为非法证据排除提供指引并限制裁判机关的自由裁量,矫正缺陷。  相似文献   
973.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粮食的应急保供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一手资料与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在应急保供能力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的粮食流通系统在总体上能满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存在储备品种和加工转化能力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二是社会粮食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三是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硬件设施跨地区衔接度低和管理制度缺乏顶层设计的不足。为提高粮食流通体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从优化粮食储备结构、推进市场化改革、科学指导农户和城镇居民储粮、提高粮食物流设施跨区域衔接度和完善粮食物流顶层设计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74.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认为大学所有课程都应兼具知识传授和思政德育双重功能,但现状是由于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意识的缺乏、英语教材编写导向的偏离以及教学目的的功利化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因此,提升教师思政意识,编写融入更多中国元素的教材,弘扬正能量,抵制西方不良腐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以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75.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领域内的热点.文章借鉴Nahapiet和Ghosha提出的社会资本分析框架,从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分析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组织学习的影响,并在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温州鞋业集群的案例讨论,最后提出基于社会资本和学习视角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976.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从"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课程在信管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出发,引入了"案例报告式"教学方法,对其应用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分析了"案例报告式"教学法的优点,从案例准备、"案例报告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入手,对"案例报告式"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出"案例报告式"教学方法响应了教育部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号召。  相似文献   
977.
关于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反映了我国审判实践中不同地区、不同审级的法院对案例指导的积极探索。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在称谓上虽然已经明显地判例化了,但仍属于案例指导的范畴。“案例指导判例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创制判例制度的法律因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78.
社区矫正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经验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一年来上海社区矫正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个案社会工作与刑法执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对于发挥社区矫正的有效性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限制,整个社会还必须为社区矫正工作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创造更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79.
The normalized maximum likelihood (NML) is a recent penalized likelihood that has properties that justify defining the amount of discrimination information (DI) in the data supporting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over a null hypothesis as the logarithm of an NML ratio, namely,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NML divided by the null hypothesis NML. The resulting DI, like the Bayes factor but unlike the P‐value, measures the strength of evidence for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over a null hypothesis such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misleading evidence vanishes asymptotically under weak regularity conditions and such that evidence can support a simple null hypothesis. Instead of requiring a prior distribution, the DI satisfies a worst‐case minimax prediction criterion. Replacing a (possibly pseudo‐) likelihood function with its weighted counterpart extends the scope of the DI to models for which the unweighted NML is undefined. The likelihood weights leverage side information, either in data associated with comparisons other than the comparison at hand or in the parameter value of a simple null hypothesis. Two case studies, one involving multiple populations and the other involving multiple biological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DI is robust to the type of side information used when that information is assigned the weight of a single observation. Such robustness suggests that very little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is warranted if the sample size is at least moderate.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39: 610–631; 2011. © 2011 Statistical Society of Canada  相似文献   
980.
电子监控证据的开示既触及社会公共利益,又涉及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探究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出电子监控证据的生成机制具有封闭性,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可能会以“公共利益豁免”为由拒绝开示电子监控证据;同时,因遵循最后使用原则,电子监控证据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具有决定性作用,拒绝开示必然会影响公民的基本权利。从“目的”或“动机”看,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名,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非不可,但在同等实效下,应当选择不限制基本权利或者限制程度更小的其他手段。直接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由,拒绝开示电子监控证据违背了必要性原则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适当的电子监控证据开示方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电子监控证据开示的是纳入监控卷宗,准备作为指控依据的卷宗材料和关联电子数据,开示的方式均为查阅、摘抄和复制。此种制度安排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对于纳入监控卷宗的电子监控证据,刑事诉讼法没有区分卷宗材料和电子数据,缺乏精细化规定,进而导致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局限于开示与不开示的二元模式;另一方面,对控诉机关不准备作为证据使用,没有纳入案卷的材料,辩方难以获得查阅、摘抄和复制的机会,因而对其无从知悉,即便知悉后申请司法机关调取,也难以获得支持。事实上,监控卷宗和电子数据承载的内容不同,监控卷宗和电子数据的开示方式应当有所区别。而电子监控获取的海量电子数据可能包含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有决定性意义的材料,故未入卷材料具有开示的必要。有鉴于此,需按照入卷证据和未入卷证据的二元框架,建构差异化的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入卷证据的开示,可以要求辩方签署保密协议,准许其查阅、摘抄、复制监控卷宗,以及查阅、摘抄监控电子数据。然而,基于保护技术侦查方法的目的,对辩方复制监控电子数据的申请可不予准许。对于未入卷材料的开示,控方应当向辩方提供数据清单和数据选择的标准,同时辩方享有提出异议、申请调取关联数据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