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在使用subjectto搭配的语料中,法律英语实例最多,其中法律条文语言又是法律英语中使用这种搭配最多的次语域,这一搭配在法律语言中主要用于表达条件关系。对17部法律的英汉文本的对比调查表明,现有subjectto的译法从意义表达角度看基本上可以接受,但是,占调查译例总量近一半的实例将原文对条件的正面陈述译成了反面的排除表达,欠准确;其他正面译法的具体表达方法过于繁杂,需要进一步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42.
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养殖业率先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基于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FGLS法考察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决定因素,发现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效益、饲料加工业发育、城乡猪肉消费、交通条件、劳动力非农化、劳动力文化水平以及财政支持政策对规模化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识别关键因子,结果表明,规模化发展主要取决于四股力量,其中市场拉力是主要的源动力,而交通条件和劳动力文化素质则是重要支撑力,生产扶持政策也形成一定推力,四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7%、19%、10%和3%。  相似文献   
43.
“何以……为”类说法曾因所用虚词用法被误解而发生过结构的变异,由“宾·介·宾·动”式变异为“状·动·宾·语气词”式。变异前后表示的意思大致接近,但有区别。“奚以……为”、“何以为”“奚以为”等是由变异前的“何以……为”通过虚词替换或成分省略而形成的。,“恶用……为”、“安以……为”“何……为”等则是由变异后的“何以……为”通过虚词替换或成分省略而形成的。所以“何以……为”类习惯说法其来源及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4.
本文依据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实证调研数据,分析了大学生求职资源动员行为的结构与特征。研究发现:动员校内资源是中国大学生重要的求职行为;在所属高校层级、自身校内资源和生源地等指标上,不同毕业生群体的资源动员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5.
对陕北绥德方言疑问代词进行较为详细的描写和说明。在说明分析中,一方面通过与周围晋语及西北方言作横向比较,显其异同;另一方面对其中一些用法及现象追本溯源,明其来源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6.
现代汉语致使构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意义配对体,其多样化的句法表达形式一直是描写语言学派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试用认知语言视角下的构式语法重新解读致使构式形式与语义之间的联接方式。通过对致使构式论元多寡的动态考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在句法、语义、语用的相互牵制和作用下,构式能够左右致使句的形成,对论元的实现具有强制性作用,致使构式论元实现的方式可以划分为论元一致、论元蕴涵和论元增容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7.
"○"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48.
法律英语由于其自身严密性、准确性等特点,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式化句式。otherwise作为一个常用词,它与其他词汇一起形成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经过长期的翻译实践,这些句式结构在汉语中也有一些固定的结构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49.
"的"是汉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汉语语法总结"的"的使用方法有十几条,然而还是不完全准确。"的"使用与否,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于语言的节奏,在学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来学习。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让学习者去体会,因为该诗的节奏性很强。通过背诵这首诗,建立"的"字用法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的"的用法。  相似文献   
50.
韩汉英视觉器官词语通过隐喻、提喻或换喻等认知方式,从指人体视觉器官到喻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或物等具体概念到观点、态度、情感等抽象概念,经历了具体概念抽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自然物的人性化、事物的拟人化及事物的形象化等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